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在3000年以后还能懂,汉字可以。”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17、18世纪发展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回答:
(1)材料一中柏利的访问为什么不受欢迎?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潜在的盟友”的含义。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3.5

 

回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
(4)材料四说明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曾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是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 B.印刷术 C.火药 D.造纸术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人是社会的中心
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宣扬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D.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

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
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图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反映唐代和谐社会生活的有
①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②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哥白尼学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地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伽利略的物理学定律 B.牛顿的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是
①早期维新思想②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邓小平理论

A.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关于四部文学作品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丹麦英国法国爱尔兰
B.戏剧诗歌小说歌剧
C.19世纪现实主义 19世纪浪漫主义 20世纪现代主义 20世纪现实主义
D.批判社会问题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表现客观世界集中表现自我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师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师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引发了当时诸多议论,苏辙以为:“(王安石)不忍贫民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敛免役钱,宽富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苏辙《栾城三集》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对贵族政治的态度是什么?为此他所采取的按才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又持有什么态度?为此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改革都针对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事实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们给你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启迪?(2分)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一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企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1959年9月21回,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朱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粱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割)比较》
【材料三】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表攻天荒第一次获得当家做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二,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宁为什么说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2)据材料二、三,指出西藏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地位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就上述材料,说明这两次改革性质的不同。

来源:20092010学年江苏淮阴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