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来源: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

(清)查慎行

平江远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1ǚ)祠:位于湖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是马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湘兰沅芷年年绿  

(2)翻译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远山极目回。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①“  ”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摧残:乙文中,作者认是②“  ”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来源: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 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诧异

B.道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

B.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D.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②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来源: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文言文阅读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毒疮。   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带领。      ⑤斫zhuó:砍。   ⑥亟jí:急忙。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 不知所之         之:去、往

C. 或语之曰         或:有人

D. 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其父被掳去

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B.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C.其一犬坐于前                      (《狼》)

D.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B.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C.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D.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②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来源: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  

②其名为鲲  

③及其家穿井  

④其真无马邪  

(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把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子犹 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 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 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 造成,用力不少。 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召亲朋数人

会:适逢

B.众皆

怪:觉得……奇怪

C.皆 笑强进

匿:偷偷地

D.乃裂去薄饼

缘:边缘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C.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隆中对》)

(3)下列句子中,与"罴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B.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D.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B.

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C.

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D.

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②尔之择选,当是未饥!

来源: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被动句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