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四条不同的能源进口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单位能源单位距离运输费用最高的线路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我国能源进口建设多条线路主要是为了( )
A.节省运输成本 | B.均衡国内能源进口 |
C.提升能源安全 | D.降低能源进口消耗 |
国际原油价格由2008年7月最高每桶147美元下跌到2015年1月13日每桶45美元,不断刷新近年新低。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自2015年1月12日24时起下调。这是自去年7月以来油价连续下跌,此次油价调整已是十二次连跌。此次下调后,我国大多省区93号汽油价格重回5元时代。下表为巴西、俄罗斯、德国与法国2014年能源消费状况(单位:百万吨石油当量)。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
A.德国、巴西、法国、俄罗斯 | B.俄罗斯、法国、德国、巴西 |
C.德国、巴西、俄罗斯、法国 | D.俄罗斯、法国、巴西、德国 |
下列关于油价下跌的影响,不合理的是( )
①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 ②航空、物流业将受益
③相关制造业成本下降 ④利于各国节能减排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8分)
材料一:“三路飞架东西获双赢”。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勇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材料二: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百龙滩水电站等五个大型水电站。
材料三: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下: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
A是 工业基地,B是 工业基地;C是 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 、内蒙古等省区的丰富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主要将 (河流)水电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该能源供应地的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支流)上游。2001年6月18日,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发电量156.7亿千瓦时的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5)西电东送对东西部地区发展各有什么益处?
据新华网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输油管线)于2004年9月28日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是( )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上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 )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下图为中国风电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图中我国东部沿海、北部地区风电场密布。两地利用风能资源的最佳季节分别是
A.春季、夏季 | B.夏季、冬季 |
C.春季、秋季 | D.冬季、秋季 |
丙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分布多,主要影响原因是
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求量大 ②替代能源欠缺
③开发利用难度大 ④交通方便 ⑤科技力量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⑤ | D.③④⑤ |
图中甲、乙两地风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四周有高山阻挡,交通不便,风能利用难度较大 |
B.乙地替代能源丰富,科技力量强,风能利用程度低 |
C.甲地人口稀少,科技力量弱,风能资源相对贫乏 |
D.乙地海拨高,人迹罕见,能源需求量少,风能利用程度低 |
下图为我国四条不同的能源进口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单位能源单位距离运输费用最高的线路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关于图示能源进口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乙两线路维护成本最高 |
B.甲线路沿线水土流失多发 |
C.丁线路更适宜冬季航行 |
D.丙线路地形平坦,工程量最小 |
我国能源进口建设多条线路主要是为了
A.节省运输成本 | B.均衡国内能源进口 |
C.提升能源安全 | D.降低能源进口消耗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鄂尔多斯地区能源开发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 |
B.能源利用率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 |
C.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
D.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
2002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 B.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
C.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 |
B.能源利用率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 |
C.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
D.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
2002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A.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 B.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
C.居民生活用能迅速减少 | D.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 |
下图示意某市2010~2014年GDP增长与用电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0~2014年期间,该市
A.2013年用电量最大 | B.生活用电 多于生产用电 |
C.经济总量趋于减少 | D.单位产值用电逐年增加 |
该市2010~2014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产业结构调整 | B.使用新型能源 |
C.实行工休制度 | D.实行拉闸限电 |
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2014-2016)方案》,规划建设44个海上风电项目,总容量1053万千瓦,相当于16座先进的大型燃煤电厂的装机容量。读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图,回答以下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期间 ( )
A.新增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 |
B.海上风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升高 |
C.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累计量波动上升 |
D.2010年是我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年份 |
下列省级行政区不合适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 )
A.内蒙古 | B.四川 |
C.海南 | D.福建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考站。
材料二: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
材料三:从泰山站外形来看,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设计者们寓意为中国灯笼,但众多网友却称之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UFO”。设计者解释说,环形结构具有视野开阔、减少风阻的优点。
(1)泰山站开站时为南极地区的__________季,南极冰川分布范围接近材料二中的__________冰冻线;此时全球昼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
(2)泰山站环形结构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试列举南极地区多暴风雪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
(3)此前南极考察站所用能源都靠柴油火力发电机使用低温柴油燃料而产生,泰山站将应用太阳能、风电系统来提供能量,这种电力系统可在南极应用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极地区每年9至11月臭氧快速耗减,在特定高度臭氧几乎完全消失, 导致臭氧空洞形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臭氧空洞的形成,带来的直接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
C.补充气源 |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
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消费与进口方面的特征是
A.天然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
B.石油进口渠道多,但主要从东南亚进口 |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
D.国内油气消费与分布基本平衡 |
天然气的跨区域调配说明区域具有的特征是
A.整体性、差异性 | B.整体性、开放性 |
C.差异性、开放性 | D.开放性、协调性 |
蒙华铁路拟建成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线路全长1815千米。下图为蒙华铁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东部地区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蒙华铁路单位建设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沿线
A.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 B.丘陵、山区相对较多 |
C.河湖多,桥隧工程量大 | D.经过农业区,占用耕地多 |
蒙华铁路的通车,有利于内蒙古煤炭资源的外运。煤炭资源大量调出易导致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是
A.提升产业层次 | B.加重大气污染 |
C.加剧地面沉降 | D.改善能源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