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均接近尾期,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即将变成现实。由此可见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一词一度成为近两年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热度最高的名词之一,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了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①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2年A省城镇化率为49%,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②图2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
表1  A省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

年份
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等行业的收入
制造、采掘、建筑等行业的收入
运输、旅游、饮食、商贸等行业的收入
其它收入
2008
52.7
30.2
15.5
1.6
2009
47.3
28.5
18.8
5.4
2010
41.6
27.7
23.2
8.5
2011
33.3
26.9
28.4
11.4
2012
30
25.1
32.8
12.1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交通拥堵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通病。新加坡采用征收拥堵费的办法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效果良好。但这不仅仅是“拥堵费”的功劳,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发达,公务车数量很少,这些因素是征收拥堵费的有利条件。日前,北京市计划在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大部分群众认为这一方案不合理。他们认为北京市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征收拥堵费对富裕阶层和公务车几乎没有影响;征收拥堵费是治标不治本,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设施和交通管理跟不上才是拥堵的真正原因。
(2)多数人认为北京市征收拥堵费的治堵方案不合理。请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用“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从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古村落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政府主导、专家论证、民间参与的局面,既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也要尊重和维护村民自治的权利,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民间力量和资本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参与和投入。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尊重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与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20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2013年年初,北京等地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环境保护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材料二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总布局。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 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结合材料中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3)结合材料,请拟两条“低碳生活”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1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一次拓展就是一种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认识飞跃,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内容论述党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 35 年的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深融合。
材料一  2013 年,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马前卒”,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司法体制创新改革进程,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从涉及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到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政府正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找国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深融合。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江者深入基层,以贴近民生的视角,为您带来生产生活第一线最鲜活的报道。”这是央视网“走基层、听民生”栏目的开卷语,是对全国新闻战线组织无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积极响应。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那里有鲜活的实践,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的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人工影响天气,将来必定能够“天随人意”。乙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实现不了“天随人意”。两者的共同点是( )

A.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甲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汉地铁2号线预计2012年12月28号开通。之前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工作方案》,据《方案》通报由于地铁、城市路网尚未建成,而机动车数量和出行量持续上涨,武汉仍面临严峻拥堵压力,机动车经过长江大桥、江汉桥、江汉二桥限单双号通行,其他桥梁不分单双号,但是需ETC交费通行。武汉市的这一举措( )
①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      ②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了客观适应主观需要  ④如实地反映了武汉市的客观实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下列观点符合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有机统一    
②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真理
③理论要符合实际,认识要以实践为基础    
④科学理论和正确的思想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十月本该是南京最美好的季节,可近日“秋高气不爽”,雾霾已连续几日萦绕金陵城。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健康呼吸,从治理雾霾开始”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政策影响】
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与南京市气象台联合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2013年10月29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日均浓度为117微克/立方米,超标0.56倍。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为减少灰霾天气,改善南京空气质量,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化蓝天计划控制大气污染实施方案》,决定加大力度实施“绿色南京工程”。
(1)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南京市政府的做法。
【理清思路】
高二(1)班同学围绕“雾霾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展开讨论,形成了以下下观点:
观点一:雾霾天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南京在治理中既要要借鉴其他城市和发达国家的做法,还需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形成治理的强大合力。
观点二:雾霾天气的出现,既有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生产方式粗放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现雾霾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南京在治理时不能急于求成,关键是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加以论证。
【重在参与】
有人认为,污染都是别人造成的,与我无关。其实,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没有大家配合,再怎么治理都没有用。头顶着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3)作为一位中学生,面对南京雾霾天气,你能做些什么?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其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根源于人们对大数据其特有价值的正确认识
③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④大数据的产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本身却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只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渡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1)请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