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

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来源: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

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B.

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

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D.

1 kW · h = 3 . 6 × 10 6 J

来源:2017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必须用零刻度作为测量起点

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被测物体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消除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

来源: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在探究时都要反复进行多次,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的是 (    )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B.伏安法测电阻

C.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D.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来源:2016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均涉及到多次测量,其中多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是 (    )

A.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要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

B.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C.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D.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多次改变物体的质量

来源:2016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

A.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来源: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立定跳远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小晨想研究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他根据平时训练体会,猜想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弹跳力量、跳跃角度、自身体重等。小晨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一系列实验,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丁是图甲实验中,发射角度 45 ° 时,5次实验钢球的落地点。小晨用圆规画了一个尽量小的圆,使5个点均落在圆上或圆内,此时即可将圆心 O 点视作发射角度 45 ° 时钢球的落地点。这样处理实验数据的作用是  

(2)小晨根据实验得出初步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跳跃角度 45 ° 成绩最好。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晨给出了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的建议:

①以 45 ° 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来源: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    )

A.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B.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C.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D.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来源:2016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圆满完成峰顶测量任务,亿万民众共同见证这一极限挑战,激起国人满腔豪情。

(1)登顶的一大难关是“第二台阶”,这段垂直高度4米的岩壁上架着“中国梯”(图甲),登山队员的质量为75千克,爬完岩壁至少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多少焦耳?

(2)科学家在珠峰底部设立了多个观测点(图乙)来测量珠峰高度的目的是  

(3)受到测量珠峰高度的启发,小敏用激光笔来测量校内的旗杆高度(图丙);打开激光笔开关,让激光对准旗杆的顶端,要测算出旗杆高度 H ,需测出的数据有  

来源: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试验,其中有些为了减小误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通规律。例如5个物理实验

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液体深度

③“探究串、并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

④“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⑤“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测量物距、像距以及物和像大小

上述实验中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⑤D.只有②④⑤

来源: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料】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 O 点,组装成一个摆,在 θ < 5 ° 时,让摆球从 A 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摆球重心到悬挂点 O 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所以相同条件下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 D 和质量 m ,计算出摆球的密度 ρ ;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 l ,使摆长为 800 . 0 mm ;④在 0 < 5 ° 时,让摆球从 A 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 T 30 ;⑤计算周期 T ;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摆长 l = 800 . 0 mm

次数

摆球

物理量

1

2

3

4

铅球

铁球 A

铁球 B

铜球

D / mm

22.22

22.24

22.20

22.20

m / g

15.5

25.3

44.7

51.0

ρ / g · c m - 3

2.7

4.4

7.8

8.9

T 30 / s

53.88

53.94

53.85

53.87

T / s

1.796

1.798

1.795

1.796

【思考1】(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 T 30 后求出 T ,而不是直接测 T ,这是为了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 ) 。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做摆球呢?

【探究2】小科用 D = 39 . 86 mm ρ = 0 . 08 g / c m 3 的乒乓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 T = 2 . 023 s

【思考2】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 T 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 - -   不可忽略了。

来源: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5-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多次认真测量一定能避免出现误差

B.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

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是因为坝底受到水的压强大

D.

用刻度尺测长度,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值后面注明单位

来源: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关于“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参照物是  

(2)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来源:2016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3-0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