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 ml的清水中2~3天; |
B.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甲、乙、丙、丁; |
C.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
D.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50 ml、100 ml、200 ml、400 ml电池浸出液; |
E、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5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
|
甲 |
乙 |
丙 |
丁 |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 mL |
50 |
100 |
200 |
400 |
鱼存活的平均天数 |
15天 |
12天 |
7天 |
1天 |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E步骤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_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汁生产厂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来提高出汁率。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 A ;
②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 B ;
③ 将步骤 ② 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
④ 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并记录果汁量如下表:
温度/ ℃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果汁量/mL |
8 |
13 |
15 |
25 |
15 |
12 |
11 |
10 |
请回下列问题:
(1)苹果的果实是由_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_______________℃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4)进行实验 ①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实验室常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学生在实验时配制如下不同浓度梯度的酒精溶液: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温中经过大量的实验,并在实验中选择10秒内水蚤心率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现将在不同酒精浓度梯度下的水蚤在10秒内的心脏跳动次数表如下.
酒精浓度 |
清水 |
1% |
3% |
5% |
8% |
10% |
15% |
20% |
10秒内心脏跳动次数 |
33 |
30 |
28 |
24 |
22 |
21 |
18 |
死亡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以上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造成一条曲线。
(2)上述图表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____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________。
(3)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________。分析其原因,就很容易得出,酒精具有________作用,所以会减缓心脏的跳动。
㈠春天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会养蚕,那么多的蚕宝宝养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是一个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为什么?(4分)
㈡实验探究(11分)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后面的探究活动。
⑴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________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有机物为食。(3分)
⑵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制定计划: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 min里蠕动的距离。
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 min里蠕动的距离。
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④ 实施计划(按实验计划进行)
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2分)
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某同学在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在一个铁盘内,左侧放潮湿土壤。盘上盖不透光纸板;右侧放干燥土壤(土壤除含水量不同外,其他性质与左侧相同),盘上盖玻璃板(如图)。(2)将2只鼠妇分别放入铁盘左右两侧中央处。(3)观察:一会儿2只鼠妇均集中于左侧。(4)结论:鼠妇既喜欢黑暗的环境,也喜欢潮湿环境。请回答:
(1)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是否合理?
(2)若不合理,应该怎样改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对鼠妇怎样处理?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在水中能呼吸吗?我们可以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孑孓在水中能呼吸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人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____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乙组实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4)结果预测与结论:A.甲烧杯中的孑孓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活着,说明_________。
B.甲和乙烧杯中的孑孓都存活,说明_________。
(5)根据你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最正确的预测应该是_________。
图中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微小生物,据图陋答问题。
A B C D E
(1)这几种生物在身体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细胞结构的特点,将图中生物进行分类。
①属于植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动物的是____________。
②对A的分类,四位同学有不同看法,你认为谁的分类更恰当?
甲:A有细胞壁和液泡,应属于植物;
乙:A没有叶绿体,应属于动物;
丙:A有细胞壁和液泡,不属于动物;它没有叶绿体,也不属于植物;
丁:除了动物和植物之外,我们还可以分出其他类群,A属于其他类群。
答:___________的分类最恰当。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填“能”或“不能” )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 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以下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2)若将1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记录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5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
(3)蚯蚓的呼吸依靠 来完成。
(4)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
(5)每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而不放一条的目的是 。
(每空2分,共8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让同学们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请你根据实验后的体会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 环境中捕捉到鼠妇?
(2)你作出的假设是: 。
(3)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
(4)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除了 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10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
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见下表:
鱼缸 |
模型 |
三刺鱼的反应 |
1号 |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
无反应 |
2号 |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
有攻击行为 |
3号 |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
无反应 |
4号 |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
有攻击行为 |
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
[1]和[2]、[3]和[4]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_______;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______________ 。
如果去掉[2]、[3]组实验,只考虑[1]、[4]组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_______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
(11分,每空1 分)探究:植物叶片之所以呈绿色,这是由于其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绿色色素——叶绿素的缘故。韭黄、蒜黄、黄豆芽等都是在无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请你根据这段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1)你提出的问题是;叶绿素的形成与 有关吗?
(2)你对此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叶绿素的形成与 有关。
(3)实验中可能用到的材料是 、 (填颜色)塑料袋,大蒜头,水,杯子等。
(4)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为:①将等量的大蒜头分别放在两个杯子中,杯子底部都放入 ;②一个杯子的大蒜头用 塑料袋罩住,另一个杯子的大蒜头用 塑料袋罩住,将两个杯子都放在 下。
(5)实验现象可能是;过段时间后,用 塑料袋罩着的杯子中长出的大蒜幼苗叶子是绿色的,用 塑料袋罩着的杯子长出的大蒜幼苗的叶子呈黄白色。
(6)你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叶绿素的形成与 有关。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下侧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 _____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若将l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l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作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实验后,应将鼠妇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后面的探究活动。
⑴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________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⑵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① 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制定计划: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
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
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④ 实施计划(按实验计划进行)
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
⑤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