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1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乙、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上猜想中,直接可以排除的是   ,理由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甲、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方案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AgNO 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方案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

中,向试管中加入   

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方案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来源:2016年甘肃省金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猜想二: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变质。

【实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   ,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杯底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1)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固体酒精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维与同学继续探究。

(1)他另取少量固体酒精,加水溶解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   ,于是得出固体酒精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2)小维的同学认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酒精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理由是   

(3)他们另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他们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有剩余。

【反思交流】(1)实验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2)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庭厨房或卫生间的管道常被厨余垃圾或脱落的头发堵塞而令人烦恼.市面上有固态、液态两种管道疏通剂,研究小组购买了这两种管道疏通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NaNO 3和铝粉.

②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并能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③BaSO 4、BaCO 3都不溶于水,BaSO 4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

【提出问题】固态管道疏通剂能够疏通管道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验证】

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将菜叶、头发、米饭等垃圾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固态管道疏通剂,再加入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烧杯壁发热,垃圾翻动,一段时间后菜叶、米饭部分溶解并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反应中产生的   使垃圾翻动.

NaOH使垃圾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反思评价】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安全,理由是   

目前超市出售更多的是液态管道疏通剂.液态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NaOH和一种钠盐.

探究二:

【提出问题】液态管道疏通剂中除NaOH以外,另一种钠盐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这种钠盐是NaCl、Na 2SO 4、Na 2CO 3、NaNO 3中的一种.

【实验验证】(不考虑疏通剂中其它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液态疏通剂加入试管中,滴加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钠盐是Na 2SO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质疑】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这种钠盐一定是Na 2SO 4,理由是   

请你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该钠盐是Na 2SO 4  

【拓展延伸】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等,但管道疏通剂正是利用了它的腐蚀性,将"弊"变"利".请你再举出一个利用物质的"弊"为生活服务的例子: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2 3

猜想二:   (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

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叠氮化钠(NaN 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査阅资料】

①NaN 3受撞击会生成Na、N 2

②NaN 3遇盐酸、H 2SO 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④NaN 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 2,再将NaNH 2与N 2O反应可生成NaN 3、NaOH和NH 3

【问题探究】

(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 3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级NaN 3中常含有少量的Na 2CO 3,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 3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 2CO 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   (答出一种即可)

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   个数据。(填数字)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探究硫酸化学性质时,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放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同学们对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铜     猜想二:   (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观察到有红色固体出现,认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进过分析认为   同学的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先向A中注入一定量氯化铁溶液。再注入一定量硫酸钠溶液,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1)   。小组同学对无色溶液B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B中含的离子有什么?

【实验探究】

【评价交流】甲同学结论(2)   (填"正确"或"错误");乙同学的探究过程不正确,理由是(3)   

【实验结论】结合上述实验最终确定B中含有(4)   (填离子符号),不含(5)   (填离子符号)。

【归纳总结】由甲、乙、丙同学实验对比得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是:可根据待测离子与所加试剂反应(6)   。确定出存在的离子,同时推测出与(7)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了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同学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 2和Ca(OH) 2   猜想二:CaCl 2和HCl    猜想三:   

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是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猜想一不正确

②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二不正确

【拓展与应用】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一点即可)

来源:2016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2-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    进行改良。

来源:2018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
  • 更新:2021-0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依据该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推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推断的可靠性,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变红

溶液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

【甲同学的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为了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 2+.整个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Cl .他设计的方案为    

(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

来源: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Na 2SO 4溶液的pH=7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 2SO 4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是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未见变红

猜想Ⅲ错误

②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 2CO 3溶液

  

猜想Ⅱ正确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拓展】若想验证猜想Ⅱ正确,在实验②中还可以用以下   代替Na 2CO 3溶液。

A.Zn              B.Cu              C.CuO              D.BaCl 2溶液

【交流提升】在探究该中和反应的产物组成时,只需一步就可达到目的: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观察现象即可。

来源:2018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刚同学在学习化学知识后,知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能造成死亡。于是他和小强一起对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内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菜窖内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成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 2、CH 4等。

【猜想与假设】小刚认为菜窖内的气体含有CO 2和CH 4

【实验探究】他们对菜窖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量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2)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4)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   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气体样品中含有CO 2和CH 4,小刚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5)小强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发现:装置A和装置C完全相同,他认为可以取消装置C.你是否认同   (填"认同"或"不认同")理由是    

(6)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结果,气体样品中含有CO 2,由于二氧化碳    ,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

来源:2018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确定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1】小亮、小刚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亮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pH   7(填">"、"<"或"=")

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小刚

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

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质疑】

(1)小红认为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用文字叙述)

(2)小明认为小刚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猜想2成立,理由是   。(用文字叙述)

【实验探究2】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小戚称取10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成立,则m的取谊范围为   (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查到该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那么你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如何产生的?写出产生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固体(如图),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决定对该白色固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的溶液是中性。

【做出猜想】猜想1 氯化钠    猜想2 氢氧化钠  猜想3 碳酸钠  猜想4…………

【实验探究】为了证明猜想,同学们取白色固体置于烧杯中,加水配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说明溶液呈   性,

猜想1不成立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   (填"成立"或"不成立")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试管中   

猜想3不成立

【讨论交流】实验后,同学们找老师交流探讨,请教之后得出这瓶白色固体是   

【拓展】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有做了该物质受热分解的实验,确定结论正确。

来源:2017年内蒙古兴安盟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聪聪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除生成白色固体外还有少量淡黄色固体,他对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MgO

猜想二:Mg 3N 2

猜想三:   

【查阅资料】MgO与水反应类似于CaO与水反应;Mg 3N 2与水反应产生NH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该固体投入到盛水的烧杯中

若烧杯中只有白色固体,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猜想   正确

  

猜想二或猜想三正确

【表达与交流】聪聪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定量的方法确定猜想三正确,请写出将固体投入水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结论】空气中N 2和O 2体积比约为   ,由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少量Mg 3N 2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来源:2017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