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皮蛋是我国一种传统风味蛋制品。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和  (填化学式)。一定含有NaOH的原因是①CaO+H2O═Ca(OH)2;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①:Ca(OH)2

猜想②:Na2CO3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②成立。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该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  

方案二:乙和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乙同学观察到  ,证明猜想②正确。丙同学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拓展延伸】证明猜想②正确后,同学们想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滤液中存在NaOH.于是,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滤液中含有NaOH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反思评价】丁同学认为步骤Ⅱ中的酚酞溶液也可用硫酸镁溶液替代,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4-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同学开展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探究实验活动,请你作为成员一起来完成下列过程。(说明:进行小组实验时,每组用到的仪器自行选择)

【实验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水槽等

【实验过程】

组别

实验用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相同大小的棉花团、酒精

用棉花团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格灯火焰上

1.加热片刻,  

I  

2.加热较长时间后两棉花团都燃烧起来

  

B

相同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的碎 片、薄铜片

把滤纸和乒乓球的碎片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放在三脚架上加热铜片的中部

一侧的碎片先燃烧,一段时间后另一侧的碎片也燃烧起来

与A组中结论  相同(填“I““Ⅱ“)

C

蜡烛

  

一支熄灭,一支继续燃烧

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交流讨论】同学们通过讨论,正确解释了得出A组结论I的原因:  

【反思提升】从安全角度考虑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烫伤烧伤等危险;从知识角度考虑有利于灭火原理的学习。

来源:2019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
  • 更新:2021-03-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实验室里进行以下实验:他首先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5g•mL1的较浓盐酸40mL与46g蒸馏水混合配制稀盐酸,再跟石灰石反应制得气体,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但一直未见浑浊出现。为此,小明请教老师,老师建议他为弄明原因进行实验探究。下面是他探究的过程,请你帮他填答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为什么制得的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浓度仍过大,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猜想二: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所得气体通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猜想一正确

化学方程式  

②吸取少量所用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滴加  ,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二不正确

【分析结论】原来所配盐酸浓度达  ,应当将其再进行稀释。

【反思拓展】①小明的实验证明了澄清石灰水没有完全变质,但是并不能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理由是  

②若除掉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选择的最佳试剂是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水

c.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来源: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制取气体并进行探究活动。

(1)如图1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2)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灭火,但当钠燃烧时,二氧化碳不仅不能灭火,反而会使燃烧更加剧烈。

【查阅资料】钠燃烧会生成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或水都能发生反应。

【提出题】为什么燃烧会更加剧烈?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探究】将上述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与如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连接。制备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G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①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装置F的作用是  

②G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能使燃烧更加剧烈。结合所学知识得出CO2与Na2O2反应的生成物为   (填字母)。

a,Na2O和O2 b.NaOH和O2    c.Na2CO3和O2    d.NaHCO3和O2

【总结提高】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但不是所有可燃物失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来扑灭。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有一瓶白色固体,可能由Ba(NO 32、NaCl、Na 2CO 3、Na 2SO 4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Ⅰ【初步探究】兴趣小组实验设计及现象如下

【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  

(2)溶液M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 3,一定没有    

【交流讨论】为确定原固体的成分,需对溶液M中的溶质进行进一步确认

Ⅱ继续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NO 3   猜想二:NaNO 3、Na 2CO 3

猜想三:NaNO 3、NaCl    猜想四:NaNO 3、Na 2CO 3、NaCl

实验与结论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取适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三不成立

取实验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评价】

兴趣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得出"猜想四成立"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    ,改进措施是    

【实验结论】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来源: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后,小亮同学在整理仪器时,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后的废液仍然浑浊并显红色,于是引起了他的质疑和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混合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有哪些?

【作出猜想】他断定混合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并对是否含有其它碱性物质作出猜想:猜想Ⅰ:Na 2CO 3    猜想Ⅱ:Ca(OH) 2

【实验验证】小亮认为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于是他对混合废液进行过滤,并取少量滤液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M是    

   

猜想Ⅱ不正确

N是    

   

猜想Ⅰ正确

【反思与交流】

验证完毕,小刚同学受到启发,于是他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进一步验证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他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反应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数据可以得出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一定是    

【拓展应用】为了把以上废液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来源: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 2CO 3

猜想二:   (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

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介绍氢气的制法时,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丝与一种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溶液反应,也会生成氢气。

【提出问题】与铝丝反应的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溶液不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原因是   

同学们决定进一步探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该溶液。

【查阅资料】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黄色

砖红色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实验探究】

①小强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②小明用铂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③有同学提出应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小美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这样做是为了排除   (填离子符号)的干扰。

【实验结论】该溶液为   溶液。

【交流反思】

①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与该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氢气外,还生成了一种含有AlO 2 的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而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   

来源: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

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氢气;

猜想三:氮气。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

(2)利用图①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则猜想一错误。

(3)利用图②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到   ,则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 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铝分别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消耗掉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6)若本实验所用试液是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则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铝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做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钠、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1)步骤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Ⅱ:取步骤Ⅰ所得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

根据上述两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同时确定了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并写出了步骤Ⅰ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小组同学利用步骤Ⅰ所得的滤液继续探究。

【讨论猜想】小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成分做出了多种猜想,其中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的猜想分别是:

猜想一:   ;猜想二: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如下方案来证明诸多猜想中猜想二成立,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通过以上探究,最终确定了白色粉末的成分。

来源: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各空;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1)只有Na 2SO 4

      (2)Na 2SO 4  两种物质;

      (3)Na 2SO 4和NaOH两种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实验

取适量中和反应后的溶液滴于试管中,将表面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

猜想(2)成立

乙同学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   

猜想(3)成立

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结论不同产生质疑。

【查阅资料】①Na 2SO 4溶液显中性;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 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      ═2NaAlO 2+3H 2↑。

【交流反思】①丙同学肯定猜想(1)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丁同学认为猜想(2)不成立,其理由是   

③该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④甲同学的实验是铝片和   溶液反应。

来源:2016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浓厚兴趣.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 2(OH) 2CO 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 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   ;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②正确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 2和H 2O.

【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     (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 2和H 2O,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Cu 2(OH) 2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   

来源:2016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

(1)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

①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②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   

③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不考虑CO 2和H 2O的反应.)

(2)产物成分探究

【查阅资料】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 2O)

Ⅱ、Cu 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 2O+H 2SO 4═Cu SO 4+Cu+H 2O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 2O

假设三: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

实验人员

红色固体(g)

剩余红色固体(g)

实验结论

7.2

3.2

  

4.08

2.48

  

【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来源: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 2(OH) 2CO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量的铜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2)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探究】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Cu 2(OH) 2CO 3+2H 2SO 4═2CuSO 4+3H 2O+CO 2

        Cu 2(OH) 2CO 3 2CuO+H 2O+CO 2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③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   (填">"或"="或"<")方案二.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   (任答一点).

来源: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获知以下信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溶液中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2NaOH+CO 2=Na 2CO 3+H 2O (先发生反应)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后发生反应)

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假设】Ⅰ.NaOH 和Na 2CO 3

Ⅱ.只有 Na 2CO 3

Ⅲ.   

Ⅳ.   

【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将反应后所得溶液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并测出相关数据:

小资料:碳酸盐一般不易溶于水,如 CaCO 3难溶; 碳酸氢盐绝大多数易溶于水,如 Ca(HCO 32易溶.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并计算溶质的质量,将结

果填入下表:

溶质的化学式

溶质的质量/g





②如果溶质的成分只有一种,请填写在第一行;如果溶质的成分有两种,请分别在两行中各填写一种物质.

来源: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