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初三某班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其他有关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
(1)回忆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在下表空格中分别填入对应的元素符号。

(2)设计除去铜离子,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讨论有关问题:

①操作a的名称是:                  ,进行操作a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金属X是         (填化学式,下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Y是            ,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里有一瓶常用的无色溶液,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右图所示)。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常见含钠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 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Ⅲ室温(200C)时, 测定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质量分数为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判断,这瓶试剂
不可能是              。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Cl;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         
【实验探究】(1) 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于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             
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把产生的气体通入
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②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类别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的试剂是            
【综合计算】现取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6.2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纯碱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中加入过量试剂a若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3)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为
(4)向滤液B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当观察到的溶液的现象为时,应停止滴加,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过量,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的成分(填"有"或"没有")影响。操作C的名称为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亮同学对课本中C和CuO反应的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下是他进行实验的部分流程(装置气密性良好):

(1)通过以上实验,可知产物中有                气体。
(2)取出反应后的固体,观察呈红色。
【查阅资料】
①C也能将CuO还原为红色固体Cu2O(氧化亚铜)
②Cu2O + H2SO4(稀)= Cu + CuSO4 + H2O
【猜想】(a)红色固体只是Cu; (b)_______;(c)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
【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a):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张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他对这瓶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知该NaOH固体已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该同学为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还含有NaOH,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                                      
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试液,现象为                   
其结论是固体样品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氢氧化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当收满一瓶气体后,停止加热。小军对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的成分做如下猜想①是氯酸钾②是氯化钾③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三种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   请你再做一个可能的猜想④是       若 你的猜想正确请完成你的证明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猜想④正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燃烧反应的利用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甲图                      乙图
①甲图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②根据   现象能得出燃烧需要空气的结论;
③乙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   
(2)燃烧与热量[
①燃烧产生热量为我们所用。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的主要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直接用煤作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煤的气化是把煤变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一环,其中一个反应是:C+H2OCO+H2,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  
②某能源物质燃烧的微观过程如下:

若“”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生成物A应为   (填字母序号)。
a.CO       b.CO2
③酒精灯是实验室的常用热源,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式程为   
④炼铁需要焦炭等作原料,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两个作用是   。用磁铁矿(主要成份为Fe3O4)炼铁的化学方式程为   
(3)燃烧与灭火
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燃烧还能引起爆炸。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爆炸。家庭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所用原理是   。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4)利用燃烧进行科学实验
①为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②3.2g某物质的完全燃烧产生4.4gCO2和3.6gH2O,没生成别的物质。该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为   。该物质中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是:                                、 
                                   
(2)实验中使用了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什么性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性质。在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把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2)【猜想与验证】
①甲同学认为可能石灰水已变质。他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吹气,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乙同学认为制得的CO2中可能混有HCl 。他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
他用试管取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再通入制得的气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他得出结论是CO2中混有HCl 气体。
③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和他们一起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少量AgNO3和稀HNO3的混合溶液,通入制得的气体
 
                
CO2中混有HCl 气体。
化学方程式              

(3)【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认为既然用盐酸会使制得的CO2不纯,何不用稀H2SO4代替盐酸。请问丁同学的想法对吗?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A                         B                   C
(1)图A表示的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2)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①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B反应的实质是        。②图C所示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 号)          
(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②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D
③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④若48gB完全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28g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 研究小组设计分离NaCl和CaCl2混合物样品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固体甲是        。固体乙是        
“操作1”是                   。
Na2CO3溶液与样品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用离子符号表示滤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量的B溶液与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        。通过“图①中                 的白磷和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的实验现象比较,能得出同样结论的。
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    ,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                    
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燃烧的条件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跟空气接触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写出右图1中的仪器名称           ,               。                  
(2)右图2是课本上的一个重要探究性实验,请说出由该实验得出的两个重要结论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出来的是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且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别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        。因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