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白色粉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用品,已知某品牌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中是含有钙元素的一种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该粉笔的组成。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碳酸钙;②硫酸钙;③硝酸钙。
【查阅资料】硝酸钙易溶于水;硫酸钙微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实验探究】
(1)小军取一段白色粉笔(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的白色固体未溶解。说明猜想 不成立;
(2)小军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然后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并滴加稀盐酸,看到     的现象,证明猜想①不成立;
(3)小兵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不溶物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中的实验现象,请你写出该粉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末小瑾同学的妈妈做了一道红烧鱼鰾.细心的小瑾发现:妈妈在洗鱼鳔时,鱼鳔是浮在水面上的,用手撕鱼鳔时,水中有气泡冒出.鱼鳔中会有哪些气体呢?周一,小瑾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展开了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鱼鳔中的气体作出如下猜想:甲认为CO2,乙认为有H2O.
【查阅资料】
无水氯化钴试纸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原理:氯化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氯化钴.氯化钴是蓝色的而六水氯化钴是粉红色的.
手持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系统.手持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理科实验中,可以方便而迅速的收集各类数据,如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
【实验验证】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约60mL鱼鳔内的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            ,则甲的猜想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只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将蓝色的氯化钴试纸放入注射器内,发现试纸变成粉红色,则乙的猜想
兴趣小组的小红同学又提问,气体内有没有氧气?大家在讨论后,制定了以下的实验方案验证鱼鳔内的气体是否有氧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注射器抽取的气体.
3将        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条
熄灭
猜想一:不含氧气
猜想二:含少量氧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木条熄灭

【深入验证】但老师介绍了手持技术后,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测得鱼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如图: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                 
鱼鳔内CO2含量与空气中相比较,哪一个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并用热重法(TG)确定其分解后所得固体产物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1.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CO2
2.白色的无水CuSO4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
3. 浓硫酸具有吸水干燥的性质。
4.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设计】

(1)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                       。
(2)可选择以下实验装置中的              (选填“甲”或“乙”)作为虚线中的“热分解装置”。

【问题讨论】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白色无水CuSO4变成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            (填化学方程式),E中               (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2、CO。
(4)该兴趣小组进行上述实验时,先点燃热分解装置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原因是                    
(5)若通过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CO,则需在C和D装置之间增加盛有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其作用是                  
【数据分析】
(6)称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或名称             
请写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色粉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用品,已知某品牌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中是含有钙元素的一种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该粉笔的组成。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碳酸钙;②硫酸钙;③硝酸钙。
【查阅资料】硝酸钙易溶于水;硫酸钙微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实验探究】(1)小军取一段白色粉笔(约1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倒入大烧杯中,加入10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较多的白色固体未溶解。说明猜想        不成立;
(2)小军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然后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并滴加稀盐酸,看到         的现象,证明猜想①不成立;
(3)小兵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不溶物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中的实验现象,请你写出该粉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继续探究】为防止小兵的实验废液污染环境,小天对其反应后的滤液成份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滤液中含有硝酸钙、硝酸和硫酸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小丽同学进行了图①实验,小芬同学进行了图②实验, 实验后她们把两支试管中残余物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杯底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无色。请你与她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3)小丽经过分析认为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有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上层清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芬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试剂X,根据现象得出一定含有Na2CO3,则清液中一定不含        ;接着她又向其中滴中试剂Y,根据现象得出清液中一定含有NaOH,试剂Y可能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京在做金属与盐溶液的实验时,意外发现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于是对此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①欢欢认为该气体可能是氧气②迎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氢气③晶晶认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欢欢认为晶晶的猜想错误,理由是                   
【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条不复燃
欢欢猜想不成立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迎迎猜想成立

【反思与探究】铝为什么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该气体?京京思考除与水有关外,还与什么粒子有关呢?资料表明硫酸铜在水中会产生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为此京京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铝丝放入20%的Na2SO4溶液
无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产生气泡与铜离子有关

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物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碳的氧化物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组成的相同点:             
两种物质分子构成的不同点: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立即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②将燃着的镁条伸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镁条继续燃烧,说明二氧化碳还具有的性质是     
(3)认识物质的制法
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所示)。若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实验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化学式)

(4)认识物质的用途
①扬其利抑其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控制温室效应,合理使用二氧化碳为人类造福。请举二氧化碳用途一例:       
②控制条件获取所需物质。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请举一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福建省厦门市】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小王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显碱性
猜想二:能与酸反应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猜想三:能与Ca(OH)2反应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猜想四:能与BaC12反应
           
能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12=BaCO3↓+2Na CI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
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问题提出】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 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
Ⅱ. 乙同学经过思考,在图2的基础上设计了图3实验装置,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
压强/KP
101.6
89.7
85.4
83.3
82.2
81.]
81.2
81.2
81.2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反思】
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字母)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2)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3)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水进入集气瓶的量远少于理论值.经讨论,同学们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理由是                       
(5)小淳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设计了如右图的装置。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                     
③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④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试剂标签残缺,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图)。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甲、两同学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甲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乙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
(1)甲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2)乙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与应用】
甲确定该溶液,选择了与乙不同的试剂,甲选择的试剂是    (要求类别不同)。
【反思与评价】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其理由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I2溶液,B中加入     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成立
 
“猜想三”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如左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①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左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左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左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李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探究活动一】自主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沉淀消失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探究活动二】合作小组探究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氯化钡
2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生成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3
取实验步骤2中的滤液,滴加     溶液
       
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

【反思】实验步骤2中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结论】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成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