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 ═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B.SO2C.Ag2SD.SO3
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50 |
0.5 |
0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23 |
x |
24 |
3 |
A.x的值等于0.5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
B.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D.若甲为 10 g、乙为 20 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 30 g
某纯净物M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M+3O22CO2+2H2O,则M的化学式是( )
A.C2H2B.C2H4C.C2H6D.C2H4O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30 |
10 |
5 |
5 |
反应后的质量/g |
2 |
4 |
m |
39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①3NO 2+H 2O═2HNO 3+X ②2SO 2+O 2+2H 2O 2H 2SO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O |
B. |
反应①、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C. |
反应①、②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5种 |
D. |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罪魁" |
化学反应A2+2B═2AB中,A2与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12g A2和12g B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为( )
A.24gB.21gC.18gD.15g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毒害作用很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下列有关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B.162g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为14g
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 |
10 |
27 |
4 |
反应后质量/g |
1 |
a |
0 |
23 |
A. |
a的值是8 |
B. |
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D. |
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5:2 |
75%的医用酒精可以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C 2H 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 2 |
B. |
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
C. |
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
D. |
若喷洒医用酒精消毒,遇明火易引发火灾 |
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⑤
将一定质量的甲醇(CH3OH)和氧气(O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冷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物质 |
CH3OH |
O2 |
H2O |
CO2 |
X |
反应前质量/g |
m |
12.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10.8 |
8.8 |
n |
A.m>n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
A.H2B.Cl2C.NaOHD.NaNO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10 |
m |
8 |
7 |
反应后的质量/g |
2 |
3 |
30 |
25 |
A. |
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
B. |
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
C. |
m的数值为32 |
D. |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