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HC03- | B.Na+、Ca2+、CO32- |
C.K+、N03-、H+ | D.H+、CI-、OH - |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
B.能源与环境 |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
使用氢能源——无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 |
C.物质的鉴别 |
D.营养与健康 |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 |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 牛奶保鲜——加大量防腐剂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
C.向两份完全相同 的稀盐酸中分别加 入锌粉、镁粉 |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及结果的是( )
A B C 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
B.在t℃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
C.足量盐酸与一定量的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D.过量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 |
下面是某同学对课本中图表资料情况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直接查出元素的化合价 |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
C.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盐酸是否发生置换反应 |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
以下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与硫酸 |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为CO2 |
C.电解水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
D.用启普发生器进行双氧水(MnO2作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实验 |
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
序号 |
甲 |
乙 |
① |
HCl溶液 |
NaOH溶液 |
② |
HCl溶液 |
大理石 |
③ |
Ba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④ |
CuSO4溶液 |
铁 粉 |
⑤ |
H2SO4溶液 |
锌 粒 |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⑤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晶体 |
C.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
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 |
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A.Ba2+、SO42-、H+、Cl— | B.Na+、NH4+、SO42-、OH- |
C.Ca2+、NO3-、CO32-、Na+ | D.Na+、K+、NO3-、NH4+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
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 |
C.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 |
D.a至d段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
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
A.稀硫酸 | B.氯化钠溶液 |
C.硫酸钠溶液 | D.澄清石灰水 |
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图示 |
||||
现象 |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1/5 |
试管1中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
结论 |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
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 |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
B.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C.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
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