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 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 发生。 |
/ |
|
(1)试管C中产生 (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2)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
|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 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 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 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 质是 。 |
|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 |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试管G中溶液变红 |
(5)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填微粒符号)。 |
|
(6)向试管H中滴加 (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 沉淀产生。 |
溶液中有SO42﹣存在。 |
|
结论 |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
|
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OH ﹣═H 2O.如图,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Na 2SO 4与BaCl 2反应为例)
①写出Na 2SO 4与Ba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把易溶于水、易电解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2Na ++SO 4 2﹣+Ba 2++2Cl ﹣═BaSO 4↓+2Na ++2Cl ﹣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 2++SO 4 2﹣═BaSO 4↓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请回答: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在pH=3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Mg 2+、Cl ﹣、SO 4 2﹣ B、Na +、K +、Cl ﹣、OH ﹣
C、Na +、Cu 2+、Cl ﹣、SO 4 2﹣ D、Na +、K +、Cl ﹣、CO 3 2﹣
(2)写出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Mg+2H +═Mg 2++H 2↑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只要具备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 生成,反应就能发生。
关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为酸和碱B.伴随有明显现象
C.生成物为盐和水D.元素化合价不变
下列对相关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海水晒制粗盐,其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B.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其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是因为其具有酸性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与探究]
内容 |
现象 |
实验解析 |
结论 |
|
实验一 |
① |
化学方程式是:K2CO3+H2SO4═K2SO4+H2O+CO2↑ |
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④ 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
|
实验二 |
② |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
③ |
|
实验三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⑤ 。
[拓展与应用]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物质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BaCl2溶液 |
加稀硫酸后的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
白色沉淀 |
(1)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
(2)小杨同学认为实验①不反应,小康同学不同意小杨同学的观点,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
经小组讨论,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观察到上述实验试管中的现象 (选填“红色消失”或“红色不消失”),说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后,同学们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 (填化学式)
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 2和NH 3通过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 NH 4HCO 3+NaCl═NaHCO 3↓+NH 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B. |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
C. |
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 3 |
D. |
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
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
烧杯中的物质 |
X溶液 |
A |
稀硫酸 |
氯化钡溶液 |
B |
氯化钠溶液 |
硝酸银溶液 |
C |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
氢氧化钠溶液 |
D |
碳酸氢钠溶液 |
稀盐酸 |
A.AB.BC.CD.D
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
B. |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
C. |
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
D. |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请参与以下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一)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A装置是人教版教材设计的"测量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教材实验所需试剂是水和 (填物质名称),实验前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将水面上方空间准确分为五等分,该操作中一定要使用的仪器是 ;
(2)小华用A装置测定的氧气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任答一点)
(3)B装置也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4)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需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恢复到室温后读数即可计算出氧气含量,B装置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二)实验异常现象探究
在学校实验室开放日,小明用氯化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与稀盐酸等药品设计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验证实验,请参与他的实验过程。
【查阅资料】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NaHCO 39.6g;Ca(HCO 3) 216.6g
【实验设计】小明用稀盐酸和上述三种饱和溶液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四个验证实验
【实验预测】小明依据所学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规律预测,在Ⅰ~Ⅳ四个实验操作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共有 (填数字)个。
【发现问题】小明在实验Ⅱ中的操作中发现产生了白色沉淀X?
【提出假设】小明认为X可能是Ca(HCO 3) 2、 、 (填化学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理论计算】小明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经理论计算发现,X不可能是Ca(HCO 3) 2;
【实验探究】将实验Ⅱ中的白色沉淀X过滤后,取少量X固体于试管中并加适量水振荡,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X一定不是 (填化学式);另取少量X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一定是 (填化学式)
【拓展延伸】小明查询得知: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许多化学反应事实也证实;在不同条件下(如浓度、温度、颗粒物大小等),物质可能体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请举例说明 。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
A.锌和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氯化钾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
HNO 3和FeCl 3 |
B. |
NaOH和HCl |
C. |
BaCl 2和Na 2SO 4 |
D. |
KOH和CuSO 4 |
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 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 |
①﹣Mg |
B. |
②﹣MgCl 2 |
C. |
③﹣H 2SO 4 |
D. |
④﹣Mg(O |
E. |
2 |
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
(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 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
(3)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 。
A. |
氢氧化钠 |
B. |
氢氧化钙 |
C. |
碳酸钙 |
D. |
氯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