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 。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约为 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 。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 100g、NaCl 39.8g、MgCl2 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 g NaCl析出(溶解度见表)。此时, (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 。
温度/℃ |
20 |
60 |
100 |
|
溶解度/g |
NaCl |
36.0 |
37.3 |
39.8 |
MgCl2 |
54.8 |
61.3 |
73.0 |
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表。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甲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乙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 (填写化学式)。
(2)60℃时,饱和KNO 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 的方法提纯KNO 3(填写"蒸发溶剂"或"冷却结晶")。
(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 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 3 KCl(填写">""="或"<")。
(4)如图2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 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填写字母标号)。
①冰块 ②生石灰固体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浓硫酸 ⑥氢氧化钠固体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60℃时,将45g KCl固体溶解于10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b是常见的两种固体物质,根据图表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b的溶解度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b的溶解度/g |
14 |
20 |
30 |
45 |
65 |
85 |
110 |
(1)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 g;
(2)20℃时,将20g物质b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5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填">"、"="或者"<");
(4)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
①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30℃时,物质的溶解度a小于b
③物质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④40℃时,分别将物质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物质的质量b大于a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