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 。
向2个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
B.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C.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右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20 |
40 |
50 |
|
溶解度/g |
NaCl |
36.0 |
36.6 |
37.0 |
KNO3 |
31.6 |
63.9 |
85.5 |
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 物质是氯化铵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
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
B. |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
C. |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
D. |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硝酸钾常用于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如图是KNO 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T 1℃时,称量6.0g KNO 3,加入20g水,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将上述溶液由T 1℃加热至T 2℃(忽略水的蒸发),有关溶液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为饱和溶液 b.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某同学在T 1℃时,称量6.0gKNO 3,加入20g水,搅拌却发现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该现象可能是下列哪些操作引起的 (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20mL水时俯视读数 b.用量筒量取20mL水时仰视读数
c.称量KNO 3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 d.向烧杯中倾倒水时,有水溅出
(4)请写出一种能使(3)中固体全部溶解的措施 .
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
B. |
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 2℃时,仍是饱和溶液 |
C. |
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 1℃时,有晶体析出 |
D. |
t 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 |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如图是KNO 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定质量的KNO 3饱和溶液由t 2℃降到t 1℃时,溶液的质量不变 |
B. |
P点表示t 2℃时,KNO 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 |
C. |
KNO 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 |
D. |
t 1℃时KNO 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
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
温度/℃ |
水的质量/克 |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
① |
10 |
100 |
40 |
120.9 |
② |
60 |
100 |
40 |
140 |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 2℃时,甲的溶解度为70 |
B. |
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
C. |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D. |
t 2℃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 1℃,一定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
如表是NaCl和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 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
(2)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
(3)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 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