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包5g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Zn、ZnO、Zn(OH)2、ZnCO3.将其加入到10%的稀硫酸中,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消耗的稀硫酸为49g,则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 )
A.ZnB.ZnOC.Zn(OH)2D.ZnCO3
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杂质可能是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往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二:取14.0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产生28.7g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杂质中一定没有 ,一定有 。
(2)实验一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OH、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实验现象,推断原固体粉末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3)能区别K2CO3溶液和NaCl溶液的试剂是 (填标号)。
A.NaOH溶液
B.盐酸
C.酚酞溶液
D.NaNO3溶液
小明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生石灰、铁粉;作用:防潮、防氧化”等字样。他想了解袋内粉末是否已失效,取少量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滴入无色酚酞发现不变色。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常温下铁在空气中不能反应生成Fe3O4和FeO,于是对粉末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aCO3和Fe;
猜想二:可能是CaCO3和Fe2O3;
猜想三:可能是 。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与分析】
(1)向A装置中加入稀盐酸,B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CaCO3。
(2)若粉末中含有Fe,装置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评价与反思】
上述实验中,如果将E装置去掉,是否还能验证粉末中含有Fe,请说明理由 。
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2)写出用pH试纸测定滤液pH的方法: 。
(3)试剂X的名称是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步骤 |
活动内容 |
收集证据 |
分析并得出结论 |
步骤一 |
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 |
锡纸未破损 |
锡纸中金属不是锌 |
②取锡纸反复折叠 |
|||
步骤二 |
用磁铁靠近锡纸 |
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 |
锡纸中金属不是 |
步骤三 |
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 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 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 |
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
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 |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
。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
某气体可能由CO、H2、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科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其成分,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1)甲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同时乙装置中黑色固体变 色。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试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 。
(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 (填化学式)组成的。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反思评价】
(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
(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 。
【实验结果】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反思评价】
(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
(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 。
【实验结果】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反应产生水和化学式为XO2型的气体。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XO2型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猜想]
(1)根据反应物组成元素及生成物的化学式类型,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 |
猜想2 |
猜想3 |
只有CO2 |
只有 SO2 |
CO2和SO2都有 |
[查阅资料]将SO2、C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产生的有关现象如表:
气体 溶液 |
SO2 |
CO2 |
品红溶液 |
褪色 |
不褪色 |
氯水(黄绿色) |
褪色 |
不褪色 |
澄清石灰水 |
浑浊 |
浑浊 |
[实验探究]
实验一:
(2)将装置按甲→丙→(尾气处理)连接并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中溶液褪色,证明 不成立(填“猜想1”、“猜想2”或“猜想3”)。
实验二:
(3)将装置按甲→乙→(尾气处理)连接并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此现象能否确定CO2 的存在,理由是 。
实验三:
(4)将装置按甲→丙→丁→戊→乙→(尾气处理)连接并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丁中溶液均褪色,戊中溶液颜色无变化,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将反应后丁中溶液分成两等份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并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可判断反应后丁中溶液存在的离子有 。
②丁中溶液的作用是 。
[实验结论]
(5) (填“猜想1”、“猜想2”或“猜想3”)成立。
[问题讨论]
(6)在实验三中,若去掉装置戊,对实验结论 (填“有”或“无”)影响,理由是 。
草酸(H2C2O4)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在170℃以上易分解。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草酸分解产物,做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草酸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CO CO2
猜想②CO H2O
猜想③CO2 H2O H2
猜想④CO CO2 H2O
经小组同学分析得出上述猜想 一定是错误的。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过程(部份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分解产物从左至右 依次通过各装置 |
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②错误 |
F中无水硫酸铜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④正确 |
|
问题解答 |
(1)装置C的作用 (2)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交流反思]为防止污染环境,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