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糕点疏松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 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碳酸氢钠溶液在pH试纸测上并与   对比,读出其pH值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

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

  

  

产物不含NaOH

请分析上述操作①中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替代氯化钙溶液的理由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6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 2O═NaOH+H 2↑.在实验室里,小强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将少量氢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 2SO 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 2SO 4

猜想二:    

猜想三:Na 2SO 4和CuSO 4

猜想四:Na 2SO 4、CuSO 4和NaOH

【讨论与交流】:小玲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结论】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猜想二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   不成立

来源: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E装置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E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    ;F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    。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5)某同学利用少量混有少量CO 2的CO还原Fe 2O 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乙→       →丁。

来源: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月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pH   7(填">"、"<"或"=")

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小妮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

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   

【继续探究】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值范围为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氧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   (填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铵      D.氯化钠。

来源:2017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 2和CO 2;猜想2.CO和H 2O。

【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   ;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   (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l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 2O和CO 2;猜想4.CO和H 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   

来源:2017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1-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知

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小彬的猜想正确

小辰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小彬

连接导管a与导管    (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来源:202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同学对铜及某些含铜物质进行探究。

[温故如新](1)在①CuO②Cu(OH)2③CuCl2④Cu2(OH)2CO3[也可表示为CuCO3•Cu(OH)2]这4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有    (填序号));除①CuO外,其余3种物质在常温下易溶于水有    (填序号)。

(2)考古出土的春秋末期制造的青铜剑,历经2500余年,其表面且有一层薄锈,但仍寒光逼人,剑刃锋利。由此可知,青铜具有的特性有      (任写一条)。铜器表面的薄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      等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

[提出问题]除H2、CO能还原CuO外,是否还有其他气体能够还原CuO得到金属铜?怎样从含CuCl2、FeCl3的某工业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FeCl2溶液?

[查阅资料]a.通常状况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溶液;加热时,氨气能与CuO反应生成氮气和金属铜等,可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b.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

[进行实验1](3)按图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加(通)入相关药品,后续操作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将CuO粉末装入玻璃管A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②实验时,在试管B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液体出现,该液体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进行实验2](4)取适量含CuCl2、FeCl3的某工业废液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和足量      (填“稀盐酸”或“稀硫酸”)充分反应,再

   (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即可回收得到金属铜;所得滤液中含有需要回收的FeCl2

[拓展延伸](5)已知:加热时,葡萄糖溶液与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发生反应。实验室可用CuSO4溶液等物质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具体实验过程为:在试管中加入2mL 10%NaOH溶液,滴加5% CuSO4溶液5滴(每滴溶液按0.04mL计算。两种溶液的密度均按1g/mL计算),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得混合物A。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片刻后生成红色沉淀B,检验完成。则混合物A显      (填“中性”或“碱性”);红色沉淀B是       [填“CuO”或“Cu2O”“或“Cu(OH)2”]。

来源: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木炭与CuO反应时,完成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时,应      (填写下列操作代号)。

①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

Ⅱ、小组中华雪同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

已知: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3)仪器B中所盛试剂为                ,其作用为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                              

(5)实验前,需检查                 ;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                             

(6)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                

(7)将1.44g炭和16.0g CuO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Cu,理论上可生成       g CO。

Ⅲ、小组中吴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Cu2O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SO4

(8)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CuO和足量炭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

                       

来源: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

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Al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l(OH)3而产生白色沉淀;

(2)Cu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CuCl中Cu的化合价为    

【提出猜想】

猜想Ⅰ:白色沉淀是Al(OH)3

猜想Ⅱ:白色沉淀是CuCl

猜想Ⅲ:白色沉淀是Al(OH)3和CuCl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猜想    正确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

有红色固体析出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

(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                      ,第二步:                   

(2)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请根据你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反应可能分步进行的实例:                                      

来源: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甲、乙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纯碱的性质”实验中,分别做了如图1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分别倒入洁净的A、B烧杯中。实验结束后,甲、乙小组同学都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固体不溶物,上层溶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中的上层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哪些?

【猜想假设】一定含有NaCl,可能还含有NaOH、Na2CO3、Ba(OH)2、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Ba(OH)2、Na2SO4。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查阅资料】

①HNO3与Na2CO3反应是分步进行的:Na2CO3+HNO3═NaNO3+NaHCO3(先),NaHCO3+HNO3═NaNO3+H2O+CO2↑(后)。

②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甲组同学:

往A烧杯中逐滴滴入稀HNO3,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无色。烧杯中固体不溶物的质量,随滴入稀HNO3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写出固体不溶物质量增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       

乙组同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B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NaCl、NaOH、Na2CO3

继续往上述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HNO3

         

【交流反思】

乙组同学经讨论后,一致认为:根据甲组同学所做实验的现象,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存在NaOH,理由是                                      (用文字叙述)。

来源:2021年广西贵港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比较水的硬度。

【查阅资料】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Ⅰ、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混合溶液用量/滴

0

0

0

1

x

1

2

2

2

肥皂水用量/滴

5

10

20

5

10

20

5

10

20

产生泡沫量

很多

【解释与结论】

(1)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        

(2)设计第2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应为    

(3)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                                                  

(4)由上述三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Ⅱ、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进行实验】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

实验操作

水样

肥皂水用量/滴

市售纯净水

2

煮沸后的自来水

6

自来水

9

湖水

14

【解释与结论】

(5)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6)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      

(7)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                                                              

来源:202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8-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