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将钢铁制成合金是有效减缓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之一
C.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因此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钠原子和钠离子电子层数不相同
C.钠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
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化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变质食品中常含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B.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C.夜间室内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査
D.工业生产中储运烧碱,可用铁桶盛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D.过滤
泉城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保护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
B.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
C.把废旧电池埋入土中处理
D.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寻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
猜想I: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II: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III: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IV: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
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 。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 。
(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 。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获得结论]
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 ,且已变质。
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 。
(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必须要增加的一种仪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装置H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3)若要组装一台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填字母,写一种组合即可)。
(4)某同学用上述(2)中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试管发生了炸裂,请你帮他分析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下列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B为黑色固体,N为蓝色沉淀,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 。
(2)B→A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2017年5月5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准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最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型客机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其原因是合金比纯金属具有 .
(2)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
(3)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判断Fe、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l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
(2)图2中P点表示的意义 。
(3)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气分子 ;(2)+5价的磷形成的氧化物
(3)硝酸中的阴离子 ;(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
B |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
C |
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
分别灼烧,闻气味 |
D |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