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4-3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 )
A.甲、乙两声音的音调相同 |
B.甲、乙两声音的响度相同 |
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 |
D.乙声音的响度大于甲声音的响度 |
如图4-4所示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用绝缘丝吊着两个小通草球(轻质),静止时如图所示,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
A.两个球都带正电荷 |
B.两个球都带负电荷 |
C.两个球都不带电荷 |
D.两个球可能带异种电荷 |
把高4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2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 | B.12.5 cm |
C.4.5 cm | D.10 cm |
(多选)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院里和食品加工厂及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 |
B.紫外线对人体只有害处 |
C.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 |
D.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
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
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 |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
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露的形成 | B.霜的形成 |
C.冰的形成 | D.雪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