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 ( )
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 |
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
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 |
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 |
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引起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们中学生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0N |
B.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400m |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8℃ |
D.黑板的长度约为4m |
以下是小明做的几个验证性实验,其中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玻璃板后的蜡烛换成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
B.向两张纸片之间吹气,发现两张纸片相互靠近 |
C.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 |
D.将长度相同、粗细相同的铜丝和电炉丝串联,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铜丝更热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
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 |
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
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 |
D.帐篷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
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
C.改变讲话的音色 |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
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激光灯从空气中射向水中的照射的光路图,由于小明一时疏忽,忘记将光路图中的箭头标上,同时也没有标出界面的两部分介质,由图可知,你认为应该是( )
A.上面是空气,②是入射光线,③是折射光线 |
B.上面是空气,③是入射光线,②是折射光线 |
C.下面是空气,③是入射光线,②是折射光线 |
D.下面是空气,②是入射光线,③是折射光线 |
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
B.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 |
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
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
下列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相同的是( )
①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认识电流 ②研究电流时把它比作水流
③根据磁铁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④利用磁感受线来描述磁场
A.①与② | B.①与③ | C.③与④ | D.②与④ |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 B.凝固和液化 |
C.凝固和凝华 | D.汽化和升华 |
如图5所示,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7所示.现用水平推力F将木块缓慢匀速推动,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但未倾翻),在此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化情况是( )
A.压力不变,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大 | ||
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图7 |
C.压力变小,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摩擦力不变 |
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质量为20g的物块,从容器中溢出15g的水,则该物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应该是( )
A.下沉,压强不变 |
B.上浮,压强增大 |
C.漂浮,压强减小 |
D.悬浮,压强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