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图象是对物理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科学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一问题的两个相关的量(x,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可用图线表示。下列相关的量之间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同一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
C.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 |
D.物体逐渐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 |
小军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他分别用5Ω和10Ω的电阻做两次实验,当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军将A、B两点间的电阻R由5Ω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应该(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更换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右图是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实验过程中,当电阻R1由5Ω变为10Ω时,为使R1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滑片应向哪端滑动?( )
A.a | B.b | C.不动 | D.无法确定 |
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A |
B.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A |
C.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D.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
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甲、乙两段导体的电阻后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由此可判断( )
A.R甲=R乙 | B.R甲>R乙 |
C.R甲<R乙 |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在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探究欧姆定律时,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两步进行,每步都要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关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 |
B.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
C.目的不同,前者为了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后者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
D.目的不同,前者为了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后者为了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
小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
B.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 A |
C.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D.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 |
通过导体a、b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比较a、b的电阻大小,可得结论为( )
A.Ra>Rb | B.Ra<Rb |
C.Ra=Rb |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小华同学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① 实验目的:探究通过金属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形成电阻概念,从而得到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② 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金属导体(不同组可选择2-3种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和若干导线。
③ 实验中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的方法是 (15) 。
小华同学设计的表格如表二所示
请指出小华设计表格中的不足之处 (16) 。
表二 导体甲
⑤ 学过“电路”一章后,小华同学进一步探究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小华用了四节干电池,增加了一个阻值为20欧的滑动变阻器,连接电路如图17所示,实验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4伏,并读出了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小华想更换定值电阻再做两次实验,可供选择的电阻有15欧、30欧、45欧和60欧各一个,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小华应选择的电阻是 (17) 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