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摩擦起电的知识后,小刚所在的物理小组探究了常见的一些物质摩擦起电的情况。如图所示,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他们是通过物体间相互摩擦后的带电情况得出的结论。毛皮与图中的 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毛皮带 (填“正”或“负”)电,再用毛皮与蜡烛相互摩擦后,将带电的蜡烛与带电的毛皮用金属棒连接,瞬间电流的方向是 (填“从蜡烛到毛皮”或“从毛皮到蜡烛”)。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电;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 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电在生活中的利用无处不在,电能是 (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不带电的验电器 和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 的金属球接触后,再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 和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B.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金属箔片带了同种电荷
C.用金属棒把 和 连接起来后,验电器 带负电
D.用金属棒把 和 连接起来后,瞬间电流方向是从金属棒的左端到右端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原因是 。
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
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
D.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箔片流向玻璃棒
下列有关电的知识判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B.电子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
C.能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D.一个氦原子,其核中有2个正电荷,其核外有2个电子
如图所示,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毛皮与图中的 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毛皮带 电。(选填“正”或“负”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敲碎煤块使煤充分燃烧能提高煤的热值
B.汽车在减速过程中,惯性减小,动能减小
C.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
A.得到电子B.失去电子C.得到正电荷D.失去正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
A.得到电子B.失去电子C.得到正电荷D.失去正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
A.得到电子B.失去电子C.得到正电荷D.失去正电荷
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
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
如图所示,带正电荷的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之间有斥力的作用。如果你是物理学家,你由此现象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