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
A.大于20cm | B.等于20cm |
C.大于10cm且小于20cm | D.小于10cm |
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
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 B.15cm | C.10cm | D.5cm |
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像 |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
A.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 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
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5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
A.f>20cm | B.15cm<f<20cm | C.7.5cm<f<10cm | D.10cm<f<15cm |
一凸透镜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 B.缩小的 | C.正立的 | D.倒立的 |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
C.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
D.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变大 | B.一直变小 | C.先变大后变小 | D.先变小后变大 |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如图所示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 B.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正立放大的实像 | D.正立放大的虚像 |
夏天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A.焦距以内 |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 C.二倍焦距处 | D.二倍焦距以外 |
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图.下列哪种光学器械是利用将物体置于a去工作的( )
A.照相机 | B.幻灯机 |
C.投影仪 | D.放大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