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
如图所示光线经过一个光学元件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则虚线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
A. |
凹透镜 |
B. |
凸透镜 |
C. |
平面镜 |
D. |
潜望镜 |
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
B. |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C. |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
D. |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文明祭祀,相关部门倡导市民把“香、纸”换成鲜花。在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是一种 现象;同时要求人们不要在野外随手丢弃垃圾,特别是矿泉水瓶,是因为盛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 镜,对光有 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毕业前夕,摄影师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各班的同学照毕业相,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遇到人数较多的班级,摄影师会增大镜头到同学们的距离,此时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 。
在森林中旅游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 透镜,烈日出来后,可能引起森林大火。小明在森林里步行5400m,用时1.5h,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km/h。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近视眼镜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小明在家中发现了一副眼镜,于是利用眼镜的镜片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说明该镜片对光有 作用。
(2)按图甲方式测量该镜片的焦距,应如何测量?
(3)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所成的是 像,从图中还能知道烛焰、镜片、光屏的中心在 。
(4)写出用镜片在光屏上成放大像的条件,并写出在图乙基础上,继续进行怎样的操作才能得到这样的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小明同学经常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物理的奥秘,在某次实验中,
(1)用一只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甲所示,纸板上出现的现象表明该透镜对光有 作用,是 (选填“凹”或“凸” 透镜
(2)用图乙的装置进行实验,调节纸板与透镜的距离,纸板上会出现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该光斑与透镜的距离。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透镜与纸板的距离为 。
(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放置在光斑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增大,说明光能可以转化为 能;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
B. |
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
C. |
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
D. |
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
学过透镜知识后,小明实验小组在光学实验室(暗室)想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可用的器材有:光源S(视为点光源)、圆形凸透镜(直径为D)、光具座、光屏(足够大)。经讨论他们决定先从測凸透镜的焦距开始。
(1)在光屏中央画一个与凸透镜直径相同的圆,找出圆心O′。
(2)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光源、凸透镜光心和 ′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直到光屏上的光斑 ,就可以从光具座上读出凸透镜的焦距,此时各器材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4)为了验证测出的焦距值是否准确,小明提出可以左右移动光屏,若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则测出的焦距准确。若向右移动光屏,光斑变大,说明本次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比真实值 。
(5)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光屏上光斑外侧还有一个暗环,他猜想可能是凸透镜的边框造成的,于是他拆除边框直接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验证,发现暗环仍然存在。你认为暗环是如何形成的? 。若光源S在左焦点上,光屏在右焦点处,如图乙所示,请你算出此时暗环的面积等于 。
透镜左侧有一点光源S发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右侧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通过光路作图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