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 B.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正立、放大的实像 | D.正立、缩小的实像 |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一个人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处以v1的速度远离透镜而去,则他去的像移动的方向和速度v2
A.靠近透镜,且v2>v1 | B.靠近透镜,且v2<v1 |
C.远离透镜,且v2>v1 | D.远离透镜,且v2<v1 |
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图10-1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10-2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的目的的是( )
一物体位于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前,从距离透镜25厘米处逐渐靠近距离10厘米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大,而且始终比物大 |
B.逐渐变小,但始终比物大 |
C.不管怎样变化,始终比物大 |
D.逐渐变大,但始终比物小 |
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
B.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
C.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
D.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
(多选)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不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
(多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
(多选)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女航天员王亚平在飞船内成功制造出一个“水球”,我们可以通过“水球”看到她倒立缩小的脸部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
B.“水球”成的像是虚像 |
C.“水球”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 |
D.王亚平的脸部到“水球”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
(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放大的像 | B.一定是缩小的像 |
C.一定是倒立的像 | D.一定是正立的像 |
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 |
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