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如图8所示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 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
一块凸透镜的焦距在l0cm到15cm之间,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 B.缩小的 | C.正立的 | D.倒立的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淸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A.靠近凸透镜,变大 | B.远离凸透镜,变大 |
C.靠近凸透镜,变小 | D.远离凸透镜,变小 |
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 ,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 应该是
A.u<f | B.f<u<2f |
C.u = 2f | D.u>2f |
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左图为来自远方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该配戴的眼镜是下面图中的(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幻灯机 | B.照相机 |
C.放大镜 | D.潜望镜 |
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 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cm | B.10cm | C.15cm | D.20cm |
如图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规律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把如图所示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并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 B.靠近透镜 |
C.远离透镜 |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
A.投影仪 | B.照相机 | C.放大镜 | D.显微镜 |
下图所示的四幅图,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
A.图甲和图丙 | B.图乙和图丙 | C.图甲和图丁 | D.图乙和图丁 |
如图所示是杨大爷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 B.远视眼、凹透镜 |
C.近视眼、凹透镜 | D.近视眼、凸透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