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
A.平面镜 | B.凹透镜 | C.放大镜 | D.显微镜 |
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放大镜二倍焦距 |
B.2012年5月21日我国东南部的日环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 |
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 |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
如下图,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如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
B.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
C.由于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的位置一直在往上移动 |
D.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的像与蜡烛相比,粗细没有变化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眼睛的工作原理相同 |
B.照相机的调节和眼睛的调节相同 |
C.远视眼的人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
D.眼睛的睫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图3-4-3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
图3-4-3
A.站在20 m远处1.6 m高的人 |
B.18 m远处一棵1.7 m高的小树 |
C.20 m远处1.7 m高的栏杆 |
D.40 m远处1.8 m的竹竿 |
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丽是近视眼 | B.小丽是远视眼 |
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 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
眼睛角膜外表面是光滑凸起的,下列关于角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角膜位于眼球前部 |
B.角膜能透过各种颜色的光,包括不可见光 |
C.角膜有焦点 |
D.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
关于视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对眼的光心所张的角,即从物体两端向眼的光心所引的两条线所夹的角,这就是视角 |
B.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决定于视角大小 |
C.同一物体离眼睛越近所引起的视角就越大 |
D.视角就是眼睛看到的角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 )
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 |
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 |
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 |
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 |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 B.正立放大的虚像 |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倒立等大的实像 |
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 |
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
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变大 | B.一直变小 |
C.先变大后变小 | D.先变小后变大 |
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实像 | B.缩小的实像 |
C.放大的虚像 | D.缩小的虚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