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B.实像一定是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
C.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
D.实像与物体分居在透镜的两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
“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以下“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
B.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
C.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凸透镜成像 |
D.立竿见影——光的反射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
C.图丙中,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用幻灯机放幻灯片时,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5cm,幻灯机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
A.10cm | B.20cm | C.30cm | D.40cm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
B.投影仪成像利用了这一规律 |
C.向右适当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D.向右适当移动蜡烛,光屏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
B.把凹透镜对准物体,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像 |
C.近视眼镜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
D.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淸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cm处,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光屏上所得到像的大小变化分别是( )
A.靠近凸透镜,变大 | B.远离凸透镜,变大 |
C.靠近凸透镜,变小 | D.远离凸透镜,变小 |
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
如图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瓶的一侧,透过水瓶,可以看到那支笔.把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透过水瓶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关于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始移动时,看到的铅笔尖比实际的铅笔尖要短 |
B.开始移动时,看到的铅笔尖比实际的铅笔尖要长 |
C.移动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所指的方向会突然改变 |
D.在移动的过程中,看到的铅笔尖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 |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
C.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
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拍摄位置及镜头的调整正确的是( )
A.远离城楼,镜头向后缩 | B.远离城楼,镜头向前伸 |
C.靠近城楼,镜头向后缩 | D.靠近城楼,镜头向前伸 |
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 B.靠近透镜 |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