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物理第一套
关于物体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ρ=m/V可知,物体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
C.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
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
C.只有超声波才能传递能量 |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
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是
A.汽车、地面 | B.地面、汽车 |
C.汽车、汽车 | D.地面、地面 |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A.声音越来越大 |
B.声音越来越小 |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
D.音调越来越低 |
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0mm |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
D.一瓶1.25升的可口可乐质量约为50g |
在下列现象中,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块冰熔化成水,它的质量增大,密度变大 |
B.正在使用的粉笔,它的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
C.向上抛出的篮球,它的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
D.一支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
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 |
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
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
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 |
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 )
A. | B. | C. | D. |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
B.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
D.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 |
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像 |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对于速度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
A.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
B.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
C.匀速运动时,时间越长路程越长 |
D.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
B.图②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 |
C.图③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
D.图④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
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
D.水烧开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B.实像一定是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
C.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
D.实像与物体分居在透镜的两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
C.5s~7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 |
D.2s~5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
请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_________m;
(2)汽车的速度72km/h=_________m/s
(3)飞船绕地一周时间1.5h=_________s
(4)一个篮球的质量是0.5kg=_________mg。
物体所含__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夏天的夜晚,小明听到某种昆虫的叫声。昆虫是靠翅的___________发声的。小明的爸爸说:“这是蟋蟀在叫。”爸爸是以声音的___________分辨是哪种昆虫的。
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用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 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填“大”、或 “小”),理由是_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cm,tBC=_____s,vAC=_____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填“大、小”)。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
长度/cm |
直径/cm |
频率/Hz |
1 |
20.50 |
1.50 |
2131 |
2 |
31.00 |
2.00 |
1284 |
3 |
48.50 |
2.50 |
656 |
(1)三根管中音调最高的是 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能/不能); 理由: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甲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乙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
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3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如图,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他发现∠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还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
(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