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如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
B.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
C.由于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的位置一直在往上移动 |
D.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的像与蜡烛相比,粗细没有变化 |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眼睛角膜外表面是光滑凸起的,下列关于角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角膜位于眼球前部 |
B.角膜能透过各种颜色的光,包括不可见光 |
C.角膜有焦点 |
D.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怎样总是放大的 |
B.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移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 |
C.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可以不改变 |
D.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一定改变 |
下图是几个同学画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小军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在路边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盛满了水,天晴时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盛满水的瓶子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 B.照相机 |
C.投影仪 | D.汽车的后视镜 |
如图所示,甲是近视眼、乙是远视眼成像示意图,两图表明
A.近视眼晶状体会聚能力强,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
B.近视眼晶状体发散能力强,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
C.远视眼晶状体会聚能力强,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
D.远视眼晶状体发散能力强,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
九年级的同学在中考之前,参加了很多活动和测试,关于其间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检时,同学们做透视检查利用的”X光“是次声波 |
B.体育加试时,一名做“引体向上“的同学握住单杠悬空静止了1秒,在这1秒内重力对他做了功 |
C.拍摄毕业像时,如果两侧有同学没有进入镜头,摄影师应将照相机向学生靠近 |
D.理化生实验操作中,用温度计液柱高度反映水温高低,用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大小反映被测电流大小,都属于物理研究中的“转换法”。 |
右图是小明配带眼睛后看远处某点时的光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 |
B.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凹透镜 |
C.小明是近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 |
D.小明是远视眼,配带的是凸透镜 |
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 B.10cm | C.16cm | D.20cm |
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 | B. ③、① | C. ②、④ | D.③、④ |
下列光学器件中,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
A.潜望镜 | B.凸透镜 | C.平面镜 | D.凹透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