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 |
B.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
C.透镜L是凸透镜 |
D.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
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间,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2)甲组同学当调整好高度,固定好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写出两个):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乙组同学当调整好高度,固定好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其原因是:_________.
(4)调节三者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则光屏应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下图中的a、b、c、d、e各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b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a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四种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 和二倍焦距2f 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及成像特点,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乙:除甲中的做法外,把蜡烛放在大于2f 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丙:除甲中的做法外,把点燃的蜡烛从较远处逐渐移近凸透镜,通过不断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及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的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步骤相同.
(1)以上四种方案中,合理的方案有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
(2)某小组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象可知,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____________像;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像距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某小组用两支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c所示位置,两支蜡烛的连线AB与过凸透镜的中线垂直,则光屏上C、D两处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用一块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一个人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处以v1的速度远离透镜而去,则他去的像移动的方向和速度v2
A.靠近透镜,且v2>v1 | B.靠近透镜,且v2<v1 |
C.远离透镜,且v2>v1 | D.远离透镜,且v2<v1 |
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
B.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
C.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
D.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
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小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位置保持不动。
(1)实验前,小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圆点时,小明测得圆点与凸透镜之间距离为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实验前,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上,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位于20cm 位置,光屏必须位于______cm到______cm之间,才能得到___________的清晰的像。
(4)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___(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如图a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四种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 和二倍焦距2f 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及成像特点,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乙:除甲中的做法外,把蜡烛放在大于2f 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丙:除甲中的做法外,把点燃的蜡烛从较远处逐渐移近凸透镜,通过不断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及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的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步骤相同.
(1)以上四种方案中,合理的方案有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
(2)某小组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象可知,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____________像;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像距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某小组用两支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c所示位置,两支蜡烛的连线AB与过凸透镜的中线垂直,则光屏上C、D两处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用一块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中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__cm.
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分别为6cm、18cm、24cm时,依次得到放大虚像、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 ( )
A.6cm<f<9cm | B.9cm<f<12cm |
C.12cm<f<18cm | D.18cm<f<24cm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
(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
B.图②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 |
C.图③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
D.图④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
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像 |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
(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