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通过平面镜看到镜子对面电子表示数的像如图所示,电子表的示数应该是( )
A.12 : 01 | B.10 : 21 |
C.10 : 51 | D.21 : 10 |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 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平面镜②厚为2mm的玻璃板③直尺④光屏⑤两支相同的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不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A蜡烛放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A蜡烛的像,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B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既可以观察比较A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________关系,又可以确定像的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___________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如图是小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用玻璃板作平面镜,将其竖立在水平面上,在其下面垂直地放一把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 ,移动蜡烛 直到与蜡烛 的像完全 。从刻度尺上可以发现,此时蜡烛 到镜面的距离与它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 。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
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1)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 转。
(2)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 门平移。
(3)傍晚,小虎在河边看到的夕阳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 像,这是由于光在平静的水面上发生了 反射。
如图是机器人擦玻璃时的情景。机器人用真空泵将吸盘内空气向外抽出后,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的玻璃上,这是 的应用;若该机器人站在距玻璃板前 处,则它与镜中像的距离是 。
如图1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 "或" " 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木块的位置 |
保持不变 |
||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
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A. |
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
B. |
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
C. |
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
D. |
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
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 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 和 。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 (写出一条)。
平静水面上方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 、 如图所示, 点的人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 、 重合,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和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
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
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D.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小雯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患上了近视眼。她戴的眼镜对光起 (选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如果小雯距离平面镜 ,则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
如图甲所示,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有它的像。
(1)再拿一只与 完全相同的蜡烛 ,目的是 。实验中,蜡烛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述问题后,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移开蜡烛 ,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蜡烛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