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请阅读《华夏之光—圭表》并回答问题:

华夏之光——圭表

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1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

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经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

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由于日光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

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梁的清晰像(如图2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

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保证圭和表相互垂直的措施,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措施可以保证圭和表是相互垂直的。

(2)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

(3)除了圭表,请你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

来源:2021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8-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微波通信

电磁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通常用于广播、电视等通信。微波是电磁波家族中的一员,它的性质比中波和短波更接近光波。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电磁波,与中波和短波相比,微波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

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 50 km 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如图甲所示。信号传递的距离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在雪山上、大洋中,根本无法建设中继站,所以人类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来进行通信。如图乙所示,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Ⅰ、Ⅱ、Ⅲ三颗同步通信卫星作为太空微波中继站,可使地球上任意两点间保持通信,接收地面站传来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发送到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现在通过卫星电视,某地举行体育赛事,其他地方的人几乎可以立刻看到现场的画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波传递信息时,必须每隔 50 km 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这是因为      (选填序号)。

①多修建中继站,有利于微波产生更多的信息

②微波的传播距离比中波近,只能传播 50 km

③微波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

(2)如图丙所示, a b 分别是Ⅰ、Ⅱ两颗卫星正下方的地面站,把通信卫星假想成一个平面镜,要使地球上 b 处地面站接收到 a 处发送的信号,请仿照光路图,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及微波传播的路径和方向。

(3)已知三颗通信卫星距地面的高度都是 3 . 58 × 10 4 km ,任意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都是 7 . 30 × 10 4 km .则 a 处发送的微波信号传送到 b 处所用的时间是          s

来源: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       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u/cm

相同

物高h1/cm

相同

像距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

像高h2/cm

2.0

4.1

6.0

8.0

9.9

12.0

(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

好处:                                 

不足:                                 

来源: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拦街福”将于2月22日(农历二月初一)在温州市区锦江路盛大“开街”。让市民在吃喝玩乐中感受温州特有的民俗风情。这一天我们看到的月相的是(   )

A.下弦月  B.新月    C.上弦月  D.满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由于光的        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       引起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光学现象按形成的原因归类(填序号)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海市蜃楼  ③猴子捞月 ④厚玻璃后的铅笔看上去好像断成了三截 ⑤在路灯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⑥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光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国古代使用的铜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折射性质;
C.老花镜的焦距可以在太阳光下用刻度尺粗略测出;
D.照相机照相时在底片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