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 F 1 F 2 F 3 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3)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        的特点。

来源: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两个品种相同的实心西瓜,形状不同,在没有直接测量质量和重力工具的情况下,要判断哪个更重,在以下三种方案中

方案一:将西瓜分别装入相同的网,分别挂在已调节好的等臂杠杆的两端,观察杠杆的倾斜情况;

方案二:将西瓜分别装入相同的网,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绳子两端,向上提滑轮,观察哪个先离开地面;

方案三:把两个西瓜放在质地均匀的同一块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

你认为方案          不可行,原因是           

来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车上固定一个宽为 d = 1 厘米的挡光片。在导轨上 A B 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 N 射向 M M 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 NM 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被挡住的时间 t ,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 A 以和 v B .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从 A 运动到 B 的时间 t AB

实验步骤:

①保持重物 P 质量不变,让小车从 OA 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 A B 两位置的挡光时间 t A t B ,以及挡光片从 A 运动到 B 的时间 t AB ,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 a 1 表示),即 a 1 = v B - v A t AB .重复实验。 a 1 近似相等。

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 OA 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 a 2 表示)。重复实验。 a 2 近似相等,且 a 2 > a 1

(1)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 A 位置的挡光时间 t A 为0.025秒,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 v A  

(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 P 来提供拉力?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的现象。

A .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 .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C .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来源: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二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已知金属球重5牛,体积为 5 × 10 - 3 3 .(滑轮和细线的重力、配重的体积及各种摩擦均忽略不计)

(1)用气泵向甲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2)制作该演示器中的空心金属球,用了体积为 5 × 10 - 5 3 的金属材料求该金属材料的密度。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他设想将该演示器改进成如图乙所示装置。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的空气密度为1.2千克 / 3 ,现通过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到3.0千克 / 3 ,能否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请通过计算说明。

来源: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5-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1所示,甲物体重3N,乙物体重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  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2);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  ,不改变力的  (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b.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4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  乙对b绳的拉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  N。

(3)再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图1中地面对乙有  N的支持力。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3-0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中考真题)小凡同学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物重G/N
测力计的示数F/N
1
1.00
0.65
2
1.50
0.90
3
2.00
1.15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亮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根据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①由图的研究过程可知:小亮正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时,                      的关系.
②由图的研究过程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