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平衡的条件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小红根据如左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说明这一结论并不正确,请你在右图所示的杠杠上B点处画出需要对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楚旭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此时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得杠杆保持______静止;
(2)杠杆平衡后,楚旭在如图所示的B位置挂上三个钩码,可在A位置挂上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此楚旭很快得出杠杆平衡条件,你认为楚旭得出结论______(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          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右端下倾,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目的:           
(2)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    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                     即可.
(3)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                    
(4)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时,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       (选填“左”或“右”)调.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F1,B点处挂上l个钩码,做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     
(3)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      作用的影响.

(4)小明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丁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偏高,需将平衡螺母往        移一些,直至杠杆在        位置平衡.实验过程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如图乙所示是三次实验结果,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3)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①         
(4)分析第一、二次测量实验数据,可以得到:                          
(5)在分析第三次测量数据时,该同学发现F1L1和F2L2并不相等,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的失误之处在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在动物园内,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在称象过程中,他用到吊车、铁笼和一根很长的槽钢等辅助工具,操作步骤如下:

a.如图甲所示,将铁笼系于槽钢上的B点,当吊车吊钩在槽钢上的悬吊点移至0点时,槽钢在水平位置平衡.
b.将大象引入铁笼,保持吊钩悬吊点O点和铁笼悬挂点B点的位置不变.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住槽钢的另一端,使之再次茌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6cm,OA=9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根据上述数据测出了大象的重量.
(1)大象的重量为        N.
(2)设计步骤a的目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低头族”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引起颈部肌肉损伤。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头颅低下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为了研究颈部肌肉的拉力与低头角度大小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头颅模型来模拟实验,如图甲所示。把人的颈椎简化成一个支点O,用1kg的头颅模型在重力作用下绕着这个支点O转动,A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点为肌肉拉力作用点。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细线模拟测量肌肉的拉力,头颅模型在转动过程中,细线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如图乙所示。让头颅模型从竖直状态开始转动,通过实验记录出低头角度θ及细线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

(1)头颅模型质量为1kg,当低头角度为60o时,颈部肌肉实际承受的拉力是___N;如果真实头颅质量为8kg,当低头角度为60o时,颈部肌肉实际承受的拉力是___N。
(2)请解释:为什么低头角度越大,颈部肌肉的拉力会越大?答         
(3)请你就预防和延缓颈椎损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

(1)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    (填“左”或“右”)移动。
(2)调节好的杠杆,如图乙,用弹簧测力向上拉动杠杆使其水平平衡,若每个钩码重为2N,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
(3)如图丙,当弹簧测力计由M位置倾斜至N位置时,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变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0
2
10

2
15
1.5
20

3
5
1
15

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_。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没有改变平衡螺母的位置从而让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确保杠杆上     (选填“悬挂”或“不悬挂”)钩码。若发现杠杆右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图甲中要使杠杆平衡,应在a处挂       个同样的钩码.
(3)当弹簧测力计由图乙的竖直地拉着变成倾斜地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其原因是      

(4)下表是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据此分析,本次实验的两个不妥之处是:

              ;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现在用它来测量约几千克的大西瓜的质量,其他辅助器材可以任意选用,但不得切割西瓜。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测出它的质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①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②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乙图中的C位置斜下拉,若每个钩码重2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示数将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N.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道,一位物理老师在动物园内, 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在称象过程中,他还用到了吊车、铁笼和一根很长的槽钢等辅助工具. 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他首先将铁笼系于槽钢上的B点, 当吊车吊钩在槽钢上的悬吊点移至O点时,槽钢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B=6cm.
步骤2.将大象引入铁笼,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住槽钢的另一端, 使之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A="9" 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
(1) 老师运用了_________原理进行测量的.
(2) 设计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计算大象的质量(g取10 N/kg).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        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填“变大” 、“不变” 或“变小”),其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每个钩码重lN).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实验时,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    大小,因此他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调到最右边,但是杠杆仍然不能水平平衡,接下来他应该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作为动力F1,B点处挂上1个钩码,作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 L1= F2 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 L1= F2 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   
(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    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
(2)你是学习小组的组长,在检查小强实验实验记录,在这两组数据中,发现实验序号为_______的一组数据是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_______m;小强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你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0.3
l
0.4
2
1
0.4
2
0.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