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路面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车比甲车速度快 |
B.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 |
C.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60m |
D.甲、乙两辆汽车3s后相距10m |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路面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车比甲车速度快 |
B.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 |
C.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60m |
D.甲、乙两辆汽车3s后相距10m |
在高速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在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车运动的路程之比为5∶2,
所用时间之比为1∶4,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
A.1∶10 | B.10∶1 | C.5∶8 | D.8∶5 |
甲、乙、丙三位同学,甲在4h内走了21.6km;乙在5s内走了15m;丙在3min内走了270m。他们运动的快慢是( )
A.甲最快,乙最慢 | B.乙最快,甲最慢 |
C.甲和丙一样快,但都比乙慢 | D.甲、乙、丙一样快 |
由于流体具有粘滞性,因而物体在流体中运动要受到流体的阻力.科学家们已测得半径为R的球在流体中以速度v 运动时受流体阻力大小为F=6πηRv,其中η为流体的黏滞系数,不同流体η不同,它由流体的性质决定.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为了测定某种流体的黏滞系数,设计如下实验:让密度为ρ=1.2×103 kg/m3半径为R=3cm的实心球在密度为ρ0=0.8×103 kg/m3的透明液体中竖直下落,发现球先加速下落后匀速下落,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测出球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v=4.9m/s.若球的体积计算式为V=4πR3/3,g=9.8N/kg.则该流体的黏滞系数η为( )
A.0.16N•s/m | B.0.48N•s/m | C.0.16N•s/m2 | D.0.48N•s/m2 |
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自主招生)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
C.汽车的速度是34m/s |
D.汽车的速度是30.9m/s |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可达到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km,具有无动力下潜上浮先进技术,具有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多项先进功能.其中“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主要是在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重量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与要求调整.1标准大气压近似取ρ0="1.0x" 105Pa,海水密度近似取ρ=1.0×103Kg/m3,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下7km处的压强相当于700个大气压. |
B.若潜水器最快下潜的速度是42m/min,则到达7km海底需要4h. |
C.潜水器在水面下处于悬停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
D.深海潜水器采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而潜艇使用压缩空气把空气舱中的海水逼出去达到上浮的目的. |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可达到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km,具有无动力下潜上浮先进技术,具有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多项先进功能.其中“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主要是在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重量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与要求调整.1标准大气压近似取ρ0="1.0x" 105Pa,海水密度近似取ρ=1.0×103Kg/m3,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下7km处的压强相当于700个大气压. |
B.若潜水器最快下潜的速度是42m/min,则到达7km海底需要4h. |
C.潜水器在水面下处于悬停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
D.深海潜水器采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而潜艇使用压缩空气把空气舱中的海水逼出去达到上浮的目的. |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
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
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16米 | B.v甲 >v乙,s=8米 |
C.v甲<v乙,s=16米 | D.v甲<v乙,s=8米 |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 B.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c |
一定质量的货物在吊车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钢索重力),货物运动 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2s时钢索的拉力大小等于8s时钢索的拉力大小 |
B.货物竖直向上运动时,4s时的速度小于10s时的速度 |
C.0至6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小于6s至12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 |
D.货物在0至12s内的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钢索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