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 |
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 |
C.油锅里是醋和油的均匀混合液,沸点低 |
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 |
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玻璃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应是:
A.煤油 | B.水 | C.酒精 | D.无法确定 |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需要吸热,蒸发不需要吸热 |
B.蒸发和沸腾都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
C.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
D.蒸发和沸腾都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季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吸热 |
B.地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 |
C.冰箱里冷冻食物的表面结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
D.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出汗”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热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 )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 D.海水晒盐 |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泥加水后搅拌成泥浆是熔化 |
B.冬天,温暖车厢的车窗模糊是因为车外水蒸气液化 |
C.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
D.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 |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洗过的湿毛巾被晾干 | B.冰箱中取出的冰棍结上“白霜” |
C.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 D.冰天雪地里人说话时口中冒“白气” |
将放在冰箱中经过冷藏的瓶装矿泉水取出后放置在空气中,发现瓶子表面会有小水珠生成,这些小水珠产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汽化 | B.液化 | C.凝华 | D.熔化 |
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
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水的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 B.水的表面积有关 |
C.水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 D.上述三种因素都有关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沸点高低的因素是液面上方的气压 |
B.冬天的雪堆没有熔化却慢慢变小,是升华吸热 |
C.蒸发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
D.走进花店,闻着很香,是扩散现象 |
为缓解旱情,人们常采取向空中喷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时,喷撒“干冰”的作用是( )
A.使空气液化 | 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
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 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