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俗语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 |
煮粽子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粽子的内能 |
B. |
煮粽子的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
C. |
闻到艾草的气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D. |
划龙舟时,桨对水有作用力,水对桨没有作用力 |
"阳光大课间"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校园生活。活动中涉及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
质量 |
B. |
体温 |
C. |
跑 用时 |
D. |
身高 |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A.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B. |
普通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 |
C. |
分子的直径约为 |
D. |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
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B. |
人的脉搏频率约180次 分钟 |
C.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 |
D. |
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 |
有关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初夏清晨,花、草、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
B. |
秋天早晨的浓雾在太阳照射下很快消失是升华现象 |
C. |
北方的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凝固而成 |
D. |
北方的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而成 |
同学们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相信大家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有所了解。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
B. |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 |
C.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 |
D. |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下列对物理量的估计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0g |
B.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36.8℃ |
C. |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5mm |
D. |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8min |
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B.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C.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D.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
B. |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
C. |
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
D. |
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
小红经常帮妈妈做饭,她发现厨房里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在端午节帮妈妈煮粽子过程中,她总结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
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
B. |
煮粽子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
C. |
用高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
D. |
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
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
B.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
C.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
D. |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
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
B. |
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 |
C. |
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
D. |
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 |
下列选项中与图(蜘蛛网上的露珠)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
湿毛巾降温 |
B. |
冰冻的衣服晾干 |
C. |
蜡烛熔化 |
D. |
雾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