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攻宋,宋王使人候①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②’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③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④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者亡⑤。”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有删减)
【注】①候:侦察。②肉自生虫:比喻无中生有。③恶(wù):哪里,怎么。④诎:枉曲,冤枉。⑤不若先夫亡者亡:不如在国家灭亡之前先逃走。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臣之妻私臣(偏爱) |
B.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
C. |
今又私患(灾难,祸患) |
D. |
乡之死者宜矣(同“向”,先前、从前) |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于是报于王日 皆以美于徐公 |
B. |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C. |
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濯清涟而不妖 |
D. |
其后又使人往视 其真不知马也 |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又 使 人 往 视 齐 寇 使 者 报 如 前 宋 王 又 怒 诎 杀 之
(4)翻译下面句子。
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5)【甲】文中说“王之蔽甚矣”,这种“蔽”在【乙】文宋王身上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齐威王与宋王治国的不同结局,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节选)
【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⑦之意也。
(《汉书》节选)
[注]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的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⑦苟且:敷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 以知下情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3)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通之处,请完成下表:
诸葛亮的建议(简要概括) |
汉宣帝的治国举措(用原文回答) |
① |
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
论功行赏 |
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①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②。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①磁:磁州。②帑廪枵然:国库与粮仓空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鄙 鄙:目光短浅。 |
B. |
战则请从 从:跟随。 |
C. |
今日进退等死 等:等待。 |
D. |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 使:假使。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
B. |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
C. |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
D. |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刿注重民心的作用,当庄公表示处理政事“必以情”之后,他认为可以一战了。 |
B. |
宗泽为官勇敢多智,他单枪匹马夺回失守的太原城,又多措并举制定了固守之策。 |
C. |
曹刿与宗泽都看重士气的重要性,宗泽在必死之境中激发了士卒以一当百的勇气。 |
D. |
曹刿与宗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与“肉食者”和“官两河者”形成鲜明对比。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萧会理,字长才。少聪慧,好文史。太清二年,侯景围京邑。台城陷,侯景遣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以高祖①手敕召会理,其僚佐成劝距之。会理曰:“诸君心事,与我不同。天于年尊,受制贼虏,今有手敕召我入朝,臣子之心,岂得违背。且远处江北,功业难成,不若身赴京都,图之肘腋。吾计决矣。”遂席卷而行,以城输绍先。至京,景以为侍中、司空,兼中书令。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时范阳祖皓斩绍先,据广陵城起义,期以会理为内应。皓败,辞相连及,景矫诏免会理官,犹以白衣领尚书令。
是冬,景往晋熙,京师虚弱,会理复与柳敬礼谋之。敬礼曰:“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会理曰:“湖熟有吾旧兵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计贼守兵不过千人耳,若大兵外攻,吾等内应,直取王伟②,事必有成。纵景后归,无能为也。”敬礼曰:“善。”因赞成之。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后事不果,与弟祁阳侯通理开遇害。
【注释】①高祖:与后文的“天子”都指梁武帝萧衍。②王伟:侯景的谋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制贼虏 制:挟持 |
B. |
以城输绍先 输:献给 |
C. |
期以会理为内应 期:等待 |
D. |
景矫诏免会理官 矫:假托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A.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
B.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
C.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
D.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会理和他的下属对候景以天子名义发出的诏令,有着不同的看法。 |
B. |
萧会理考虑到天子的处境,同时希望寻找机会成就功业,决定前往京城。 |
C. |
萧会理在祖皓起义失败之后遭受牵连,被侯景惩罚,失去了原有的官职。 |
D. |
萧会理趁侯景在外,以自己的三千余旧部为内应攻打京城,结果失败被杀。 |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材料二: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①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②,夫藩篱之鷃③,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④,暴鬐⑤于碣石,暮宿于孟诸⑥,夫尺泽之鲵⑦,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⑧,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
【注释】①绝:超越。②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③藩篱:篱笆。鷃:一种小鸟。④墟:山脚。⑤暴(pú):暴露在阳光之下。鬐(qí):鱼脊鳍。⑥孟诸:泽名。⑦鲩(ní):一种小鱼。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怒而飞 阴风怒号 |
B. |
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
C. |
鲲鱼朝发昆仑之墟 野芳发而幽香 |
D. |
暮宿于孟诸 暮投石壕村 |
(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
(4)朗读有助于了解文意,体悟感情。材料二结尾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应该用下列哪种语气来读?请说明理由。
A. |
平淡 |
B. |
祈使 |
C. |
反问 |
D. |
迟疑 |
(5)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6)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
訾汝道①
《元史》
訾汝道,德州齐河人。…母高氏治家严,汝道承顺甚恭。母尝寝疾,昼夜不去侧。一日,母屏人授以金珠若干曰:“汝素孝,室无私蓄,我一旦不讳,此物非汝有矣,可善藏之,毋令他兄弟知也。”汝道泣拜曰:“吾父母起艰难,成家业,今田宅牛羊已多,汝道恨无以报大恩,尚敢受此,以重不孝之罪乎!”竟辞之……
性尤友爱,二弟将析居②,汝道悉以美田庐让之;二弟早世,抚诸孤如己子。乡人刘显等贫无以为生,汝道割己田各畀③之,使食其租终身。里中尝大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携米,历户馈之。或曰:“疠气能染人,勿入也。”不听,益周行问所苦,然卒无恙。……尝出麦粟贷人,至秋,蝗食稼,人无以偿,汝道聚其券焚之……
【注释】①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四》,有删节。訾zī,姓。②析居:分家。③畀bì:给予。
(1)选文除了訾汝道,还提到的人物有( )
A. |
家人与乡邻 |
B. |
同窗与恩师 |
C. |
友人与商贩 |
D. |
官员与郎中 |
(2)《元史》中的部分列传分为“良吏”“孝友”“隐逸”等类别。选文被列入了“孝友”一类,请结合选文分析原因。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汝素孝,室无私蓄 天下缟素(《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
B. |
汝道恨无以报大恩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
C. |
使食其租终身 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
D. |
多市瓜及携米 百里奚举于市(《<孟子>三章》)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ㅤㅤ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①?”晏子对曰“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顺,治事不公④。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⑤。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ㅤㅤ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冠( )
②故( )
③衣( )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②国有道,即顺命。
(3)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
②槎:木筏。
③赍:携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
B. |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
C. |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
D. |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
方法提示 |
词义 |
不失期 |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
①失期:_____ |
人有奇志 |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
②奇:_____ |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
③次:_____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②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4)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ㅤㅤ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ㅤㅤ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 ______
②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
③时时而间进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ㅤㅤ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 |
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
B. |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 |
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D. |
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太 宗 并 嘉 纳 之 二 人 各 赐 帛 五 百 匹 黄 金 一 斤 以 励 承 乾 之 意
(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①我读出了邹忌和孔颖达进谏的原因不同:____________;
②你说的对,他们进谏的原因是不同,我还读出了他们进谏的方式也不同: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气:精气。
②实:充实。
③北:败北,退败。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B. |
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
C. |
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 |
D. |
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②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5)【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②,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③;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④,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为苟全⑤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⑥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⑦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⑧,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⑨
注:①餔,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
②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
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
④比,连续,常常。登,丰收。
⑤苟全,大致完备。
⑥庶几,表希望或推测。
⑦卢敖,秦时人。遁,隐居。
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瀹(yuè),煮。
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
南望马耳、常山 南:
(2)分别概括两文所体现的“忧乐观”并说明其由来。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文侯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尝与人佣耕
②忿恚尉
③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
④顾而谓吴起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B. |
武侯浮西河而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C. |
乃以为西河守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 |
起事其子武侯 其妻献疑曰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鲁君疑之,谢吴起。
(5)研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陈胜和吴起的事迹均被司马迁记述在《史记》中,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逄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
②傥:倘若、或者。
③斫(zhuó):砍。
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
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
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
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
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广于君 广:___________
以头抢地尔 抢:___________
景公说 说:___________
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谋: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3)【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
【甲】 |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 |
唐雎从容应对,断然反驳。 |
秦王以“ A______”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
秦王道歉 |
【乙】 |
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 B_____” |
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 |
景公发怒,并且“ C_____”,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 |
景公归国 |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快说(节选)
金圣叹
夏七月,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日试往看之,入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顾客入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相与欢笑。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曰:“君亦饥耶?”不亦快哉!
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艑舸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黄知桔柚”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选自黄卓越编《闲雅小品集观》有改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顾客入来 ②相与欢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
(3)通过阅读本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4)仿照本文写法(可不使用文言文),描写一件你感到“不亦快哉”的趣事。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
②小信未孚( )
③乃敕各持一把茅( )
④以火攻,拔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