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画一处)        余闻之也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未尝识书具(     )           (2)即书诗四句(    )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或以钱币乞之
B.借旁近与之于舅家见之
C.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
D.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乐人雷海清
天宝 十五年,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长安。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于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嘘唏,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者莫不伤痛。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乱定,玄宗优恤,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       (《明皇杂录》)
【注释】①天宝:唐玄宗年号。 ②禄山:即安禄山,在公元755——763年发动了“安史之乱”。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___________ ②大陈御库珍宝___________
③支解以示众___________            ④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以兵仗严卫送于长安”相同的一项(       )

A.徐喷以烟 B.策之不以其道 C.无从致书以观 D.以其境过清

翻译下列句子。
(1)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琰之曰    (2)同州事物系   (3)厉形言
(4)四五十案   (5)词彩精   (6)降阶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遨游耳。
③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B.①且 ②为 ③而
C.①以 ②但 ③为 D.①而 ②但 ③以

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之君民,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也。
魏武侯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罢:通“疲”,疲乏。④殁:死。⑤干隧:地名。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之君民陈胜,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B.忠以导之 欲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C.魏武侯居中山也此则岳阳楼大观也(《岳阳楼记》)
D.恣极物然徒步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秦王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故不错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而唐雎语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小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何信亡(        ) ④王之 (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文和乙文,完成下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恒(        )             ②则无法家拂士(       )
自古所希(       )      ④故欲数卿辈谏争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甲乙两文表达的观点相似,请说说两篇文章表达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虽然甲乙两文表达的观点相似,但两篇文章的写法不同,请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本文作者是               (人名),               (朝代)文学家。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送之(         )  (2)烨然若神人(         )
作者在这篇给马生的赠序中,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的经历?请简要概括。
                                                                               
                                                                               
从文中看,宋濂求学之艰难令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但作者却求学无辍,终有所成,其原因有哪些?
                                                                               
                                                                               
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伤仲永》,完成小题。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选自人教版教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yì)人奇之 B.以钱币(qǐ)之
C.环(jiē)于邑人 D.(mǐn)然众人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仲永         (2)借旁与之
(3)稍稍宾客其父        (4)泯然众人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尝识书具。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居巢(地名)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人名)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居家,好奇计(    )      (2)陈胜败当(     )
(3)怀王入秦不(     )       (4)项梁其言(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范增认为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本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自董卓来(  )        (2)此不可与争锋( )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4)百姓孰敢不箪食浆(   )
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操已拥百万众愚以为营中
B.迎将军者乎塞忠谏之路也
C.曹操比袁绍还旧都
D.名微众寡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在对刘备前景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以激怒其众  以:                  ②尉果笞广 笞: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为坛而盟 B.夺而杀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祭以尉首 以刀劈狼首 D.陈胜佐之 宋何罪之有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以激怒其众  以:                  ②尉果笞广 笞: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为坛而盟 B.夺而杀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祭以尉首 以刀劈狼首 D.陈胜佐之 宋何罪之有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陈胜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后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个策略口号的提出,充分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鼓琴          善:          
(2)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对文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 阴/卒 逢 暴 雨 止/于 岩 下 心 悲/乃 援 琴 而 鼓之
B.伯 牙 游 于 泰 山/之 阴 卒/逢 暴 雨 止/于 岩 下 心 悲/乃 援 琴 而 鼓之
C.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 阴/卒 逢 暴 雨/止 于 岩 下/心 悲/乃 援 琴 而 鼓之
D.伯 牙/游 于 泰 山/之 阴 卒 逢 暴 雨/止/于 岩 下 心 悲乃 援 琴 而 鼓之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觉饥甚而不敢      
(2)果蔬皆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这则故事表现出王安石为人处事的   

A.寡情吝啬 B.谨慎严谨 C.简朴节约 D.勤俭刻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人物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