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谢之谢 :道歉 |
B.监试者异之 异:认为……奇特 |
C.窃为郡内忧之窃: 偷窃 |
D.以病去去:离职 |
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咨臣以当世之事 | D.卷石底以出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
阅读与赏析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下列句中的“以”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醒能述以文者 | B.得而腊之以为饵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固以怪之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清正闻 闻: ②恒执弟子之礼 执:
③固辞焉 固: ④文诩遽遣之 遣:
翻译句子。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3题。 (15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 |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
C.等死,死国可乎? |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解释划线词语。
適戍( ) 会天大雨( )为天下唱( )或以为亡 ( )
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译: 。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 。
按照提示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①文中交代陈胜起义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②文中交代陈胜起义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③文中与“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相照应的句子是 。
从陈胜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
【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前后类如此( ) (2)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
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
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
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 |
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 |
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 。(用原文回答)
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 。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①,恒执弟子之礼。适至南台②,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③,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下列句中的“以”与“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醒能述以文者 | B.得而腊之以为饵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固以怪之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清正闻 闻: ②恒执弟子之礼 执:
③固辞焉 固: ④文诩遽遣之 遣:
.翻译句子。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
(2)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
柳开,字仲涂,大名人。开幼颖异,有胆勇。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①十三,亟②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徙全州。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 余人,常钞劫③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④,使入,谕⑤之曰:"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⑥。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⑦之。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⑧。赐开钱三十万。 (选自《宋史》)
【注释】①裁:同"才"。②亟:立刻。③钞劫:抢劫。④辈:人。⑤谕:告诉,使之明白。⑥争以鼓吹饮之:意为热情欢迎款待他们。⑦戒:告诫。⑧上佐:官名。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A.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 B.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
C.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 D.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逾( ) (2)如(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为了让全西溪洞粟氏遵纪守法,柳开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文中写少年柳开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少年柳开怎样的形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其 子 丐 于 途 (2)知 其 能 自 新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斥逐之 ( ) ②富人病且死 ( )
③孝基怪之 ( ) ④不复有故态 ( )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以其境过清 |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读了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养。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凌空而去 ( ) (2)与钱一万( )
(3)知其贤( ) (4)天之织女( )
凭助注释翻译下面句子。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
阅读下面语段。(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悉以咨之( )
(3)其谁可为之( ) (4)国人称善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延( ) (2)书( )
翻译下列句子。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③,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④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⑤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②赞:帮助,辅佐。③起居注:官职名。④广信:地名。⑤廉:察考。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B.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C.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D.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延( ) (2)书( )
翻译下列句子。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熊鼎辞官和劝谏的理由中,分别突出的是哪一个字,请写在下面。
联系选文,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④。”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⑤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使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②二子:两个女儿。③女弟:妹妹。④适:嫁。⑤缗(mín):穿钱的绳。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二子为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C.贻以金钗 | D.卷石底以出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 |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却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钱,但他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坐船离去,一去不返。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众皆伏泰之义 伏:_______________ ②将家于义兴 家:________________
③吾适得京书 适:________________ ④言讫 讫: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⑴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1)辍耕之垄上( ) (2)天下苦秦久矣( )
(3)为天下唱( ) (4)固以怪之矣(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1) (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人名)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胜已为王。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到)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争辩)数(几次),乃置(放),不肯为通(通报)。陈王出(出游),遮道(挡在道路中间)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伙伴)!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在宫殿中进出更加随意),言陈王故情(以前的事情)。陈王斩之。
(1)用自己的概括故事的内容
(2)上文中陈胜的做法与课文《陈涉世家》选段中的哪些语句正好相反?请把《陈涉世家》的这些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结合所给古文语段内容,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①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②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③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④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⑤。
①黄门:指宦官。②矢:同“屎”③尔:第二人称代词,你。④席:褥子。⑤服罪:伏法、认罪。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派、让)人恒过然后能改(错误、过错) |
B.黄门素怨藏吏(向来、平时)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
C.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诚纯洁) |
D.今内燥者,乃枉之耳(冤枉)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令破鼠矢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B.黄门不有求于尔乎所欲有甚于生者 |
C.乃以鼠矢投蜜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D.今内燥者,乃枉之耳行道之人弗受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内容理解
(1).孙亮是根据什么判断出藏吏是被黄门冤枉的。(用原文回答)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从文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任选一个角度谈。
乞者王翁传 [明末清初]徐芳
洒口王翁,尝行乞至拏口陈长者家。有顷户启,一小鬟捧盆水,向外倾洒去。有声铿然,视之,金钏也。翁大喜,复念此钏必主妇洗妆置盆中,而鬟不知,倘主妇索钏不得,而疑鬟盗,或挞之急。吾贫人,横得重资,未必能享,而贻鬟累,以至不测,大不祥。遂留以待。久之,微闻户内喧声,似有所诃责。斯须,前鬟出,流血被面,望溪便掷。翁急前,持抱问故。鬟掷愈力,曰:“主妇失钏,而枉予盗。予何处得钏?与挞死,宁溺死!”翁曰:“然钏在,毋恐。”乃出诸袖中,俾持入,且曰:“待子于此久矣。”鬟入报,主妇以为谩,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事闻长者,长者曰:“世安得有此人?”亟召入,居然壮男子也。因问:“若能为我任奔走乎?”对曰:“幸甚!”于是使司门户稽察,辄胜任。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课,又辄称。长者知翁可任,益亲爱,待以家人礼,诸钱谷会计之重要者,悉以寄之。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复念此钏必主妇洗妆置盆中( )②鬟入报,主妇以为谩 ( )
③世安得有此人( ) ④悉以寄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课,又辄称。译文:
、请结合文中材料,对王翁这一人物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