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2011年4月23日是第16个“世界读书日”,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1)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
(2)请向大家推荐一部你最喜爱的书(或一种刊物),并简述理由。
我最喜爱的书是                    ,理由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某班为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开展“这就是我”的主题活动,假如你参加了这次活动,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主持人拟了一条开场白,但是存在一些问题,请按要求修改。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2)有一个同学在介绍自己时说:我喜欢小草,它不择地势,以顽强的生命抗争困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请你模仿这个句子,借用大自然事物,也说一句。
我喜欢                                                          
(3)在自我介绍时,要求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并简要说明理由。
(4)请你用自己的座右铭作为自我介绍的结束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想像与幽默:先读几则关于“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的猜想,品味其写法与意蕴,学写二则关于“树上二只鸟,一声枪响后,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的猜想,看谁写得更富有意味。
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猜想一:猫吃了老鼠送的鱼,觉得比老鼠肉味道好。猜想二:猫怕吃的是假冒伪劣老鼠。猜想三:老鼠给猫出示了主人写的“特别关照”的条子。猜想四:老鼠太多,猫担心会遭到报复。
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猜想一:                                   
猜想二:                                                         (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⑴在我们的家乡——百色右江河谷一带,历史上也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就你了解,在右江河谷一带有哪些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⑵请写出两句描写古今战争的诗词名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八年级各班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担任本班此次活动的负责人,你需要完成这些事情。
(1)写一两句话作为此次活动的开始语,话中要运用一句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
(2)在此次活动的“文艺作品与战争”的主题班会上,你带头吟诵了两首描写战争的诗词,请写出其中最精彩的两句诗词名句。
a                                                                  
b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以便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夜雨时”、“隔水樵夫”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
示例: 网名:一江春水
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网名:           
由来和含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书法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张旭 —— 《古诗四帖》 —— 草书
B.颜真卿—— 《祭侄文稿》 —— 楷书
C.王羲之—— 《兰亭集序》 —— 行书
D.孙过庭——《书谱》——草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陈涉世家》----司马迁----东汉
C.《谈读书》----培根----英国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次是(  )(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西汉末年刘向所编。《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B.《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文豪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作品,《范进中举》选自这部小说。
D.《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清代晚期文学家张岱,选自《陶庵梦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范仲淹     ②宋 濂     ③苏 轼    ④马致远
⑤《醉翁亭记》 ⑥《过零丁洋》 ⑦《望岳》   ⑧《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A.①②④⑥ B.②④⑥⑦
C.③⑤⑦⑧ D.①③⑤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诗歌,完成第后面的题目。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古诗讲究炼字,第二句中“蘸”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宋诗富有理趣,第三、四句让我们想起学过的哪句诗?它们都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等。
B.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书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C.汉代张芝创造了草书,因此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古诗四贴》是书法史上最富盛名的狂草书帖。
D.《雷电颂》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B.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等。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C.《海底两万年》的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D.课文《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文章的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