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塞翁失马》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数月,其马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马无故而入胡(        )      (2)数月(       )
(3)其马胡骏马而归(        )    (4)人皆之(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丁壮者引弦而战。
这则寓言体现了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请你用“福事”“祸事”分类概括归纳文中所写之事。(用原文回答)
福事:                                                                                 
祸事:                                                                                
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共9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⑩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解释加点词语
(1)说:                      (2)传:               
翻译句子
(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你对上述选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
答:我选第(   )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谓惠帝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下列句中的“以”与“吴沉、揭枢荐,召见”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土砾凸者为丘 B.先帝简拔遗陛下
C.扶苏数谏故 D.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
C.燕兵进犯,方孝孺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至,燕王不奉诏 比:          ②当社稷            死:     
③成祖之         颔:          ④予欲周公辅成王耳  法:           
翻译下列句子。
①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
②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郑絪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见一绝             (2)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3)公咨嗟久之而去         (4)回京阙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
(2)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
(3)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
选文表现了刘景哪些品格?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陈涉世家》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起义前陈胜分析当时形势所说的“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成功的根本原因。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C.陈胜在起义前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提出了“死国可乎”的策略口号。
D.起以前陈胜利用“丹书帛曰‘陈胜王’”等手段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文中既能反映陈胜的反抗精神,又表现他具有鼓动宣传才能的一句话是

A.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B.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对陈胜、吴广号召大家起义的言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利害关系,借以激怒大家,利用大家。
B.指出大家的处境,指明斗争方向,并激励士卒立下雄心壮志。
C.指出大家的处境,以“戍死”威胁大家,指明斗争方向。
D.分析处境,晓以利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下列句子中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思想境界不相似的一项是

A.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C.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②故事:向来规矩。③朔:农历每月初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其仁足示天下昭陛下平民之理
B.使各书以对,谨其备形貌昳丽
C.忧其流亡也焉置土石
D.死得无失敛埋杀臣,不能绝也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齐桓公见小臣稷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日三至弗见 (        )      (2)桓公曰:不   (          )
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用原文回答)表明齐桓公是一个                        的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从书以观(得到) B.录毕,送之(跑)
C.慕圣贤之道(更加) D.色愈恭,礼愈(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回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雨,岩峦奇秀(天放晴 ) B.此概,不能吟咏(景象)
C.实见侍御吟赏予( 启发 ) D.凡再成名(举起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刘瞻先,寒士也。水陆草木
B.絪大讶佳绝策之不以
C.公咨嗟久之去以衾拥覆,久乃和
D.却返亭,欲题诗不戚戚贫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戏之曰:“莫是尔否?”                                                                
②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一见能诵/饮少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卷无几日/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C.读《齐史》/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D.心善其/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论语》)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故虽有强记

A.乃记而去(《小石潭记》) B.此诚危急存亡秋也(《出师表》)
C.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D.何陋有(《陋室铭》)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什么?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                      
——《明史·杨继盛传》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任:                    ②自刻厉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生王斗
《战国策•齐策》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仆者延入。王斗曰:“斗趋 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趋:主动前去。②好势:趋炎附势。③从:是跟从,这里指迎接。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意思是齐桓公打败各诸侯,安定周朝王室内乱,所以周天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⑤尺:一尺绉纱,这里指做帽子的布料。⑥不使左右而使工:不用身边的人而另外去请能工巧匠。⑦非左右无使:(指宣王不问才德)非亲不用。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忿然作色,不(  )   (2)士五人(    )
(3)何无士(    )        (4)宣王曰(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使左右使工挟天子令诸侯
B.固愿得士治之先帝简拔遗陛下
C.宣王因趋而迎于门王忧国爱民
D.王使人冠贤能之用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王斗见宣王后无论是正面直说,还是设喻作比,都体现了他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而齐宣王由忿然到结局的转变也体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两空均用文中词句填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王斗见宣王后直接说宣王“乱君”,使宣王勃然大怒,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这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王斗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列举先王桓公事迹,主动迎合宣王,指出宣王具有先君的四好优点,使宣王十分高兴。为下文作铺垫。
C.齐王虽然渴望得到人才辅佐,但他却不懂得发现与使用人才。致使齐国贤才未及早得到重用。
D.王斗敢触龙颜,斗胆劝谏,可钦可佩;而齐宣王面对不留情面的揭短,则表现出他的开明,这样的君王也很难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记六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有意会:体会,领会
B. 饮辄尽造:酿造
C.在必醉期:期望
D.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姓字安陵君许寡人
B.因以号焉不足外人道也
C.既醉退濯清涟不妖
D.黔娄妻有言能以径寸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jì):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
(3)煮粥一釜                   (4)以佳肴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不敢出一言复(来)遗食物(把)
B.每假借藏书之家(向)就学南都书舍(在)
C.俟欣悦(他,指老师)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先达执经叩问(的)辍耕垄上(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选文
主要人物(人名)
主要内容(限8个字)
共同点
甲文
宋濂
借书抄书,从师求教
(2)
乙文
范仲淹
(1)

从下列(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2)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