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
(1)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标一处)
(2)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标两处)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孔子……问其故(故: ) (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 (4)孔子不能决也(决: )
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世说新语》三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 |
B.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 |
C.母问其故故:原因。 |
D.母甚异之异:惊异。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殷夫人自成之
A.子将安之 | B.闻之于宋君 |
C.得一人之使 | D.西蜀之去南海 |
下列是对三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评价,其中,三人都符合的一项是
A.想象貼切 | B.善于推理 | C.聪明伶俐 | D.富有孝心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①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②家见《书》疏义③,因请寓宿④,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⑤。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过:过人之处。 ②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③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④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⑤《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师大奇之 ( ) ②师谓其父母曰( )
③如是者凡更三师( ) ④手抄归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A.怡然称快(《幼时记趣》) |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
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 D.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尝 从 日 者 家 见 《书》 疏 义
翻译下列句子。
⑴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八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许衡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除教育因素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赵盾常猎于首山①,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②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③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④,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⑤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首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②示眯明:人名。③宦:为臣隶。④宰夫:厨师。⑤甲:士兵。
下列句中的“而”和“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B.拔山倒树而来 |
C.言和而色夷 | D.学而时习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 |
B.示眯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晋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以此作为使人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 |
C.晋灵公不仅没有反省示眯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表现出晋灵公的不行君道。 |
D.示眯明是个知恩图报、是非分明的人。他和晋灵公的甲士们英勇搏斗中,最终不敌身亡。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已而,为晋宰夫: (2)恐盾醉不能起:
(3)欲以去赵盾: (4)灵公伏士未会: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2)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
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句中“之”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怅恨久之 | B.辍耕之垄上 | C.渔人甚异之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叔父左尹项伯夜里骑马到了项羽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意在让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
B.张良把项羽要攻打沛公的事告诉给沛公,沛公大惊,最终还是张良替他出了主意。 |
C.沛公见了项伯后,和他相约结成亲家,并说明自己不贪占财物,选册登记官吏百 姓,派兵把守,等待着项羽的到来。 |
D.项伯连夜回到军营后,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给项王,表明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反而攻打他,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早好好款待他。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 素:_______________ ②亡去不义 亡:_______________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_____________ ④张良出,要项伯 要: 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穆宁,怀州河内人,以明经①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②,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③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④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
注:①明经:即“明经科”,选举官员的科目。 ②见户:现有户口。 ③质:穆质,穆宁的儿子。④唶:叹息。
下列句中与“又何以进乎”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杀之以应陈涉 |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C.得而腊之以为饵 | D.醒能述以文者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穆宁刚强正直,且富有爱国情操。安禄山叛乱,穆宁招募士卒,联合力量来抗击贼军,后又跟随颜真卿拒敌。 |
B.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 |
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 |
D.穆宁坚守气节却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檄州县并力捍贼 捍: ②以息属其母弟 属:
③帝异之 异: ④刺史疾之 疾:
翻译下列句子。
①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
译:
②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
译: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zhuó):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2处)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盗蜂起 ②灌诣军门谒见 ③百姓咸赖 ④有坐盗麦舟者
翻译句子: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王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有客与罴食瓜 ②及瓜皮落地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21.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①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②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③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拔出凡辈 拔: ②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穷:
③乃复效小儿辈 效: ④翁方据棋局哓哓然 方:
选出与“得以恣情山水”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卷石底以出 | B.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翻译句子
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译:
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答: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①,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④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注】①周必大: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僭(jiàn):超越本分。
下列句中的“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之”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之习辞者也 | B.乃记之而去 |
C.久之,目似瞑 |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孝宗当初爱惜杨万里的才干,因韩侂胄的谗言而未重用杨万里。 |
B.韩侂胄“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曾想要笼络杨万里。 |
C.“官可弃,记不作可”,表现了杨万里是个很有气节的人。 |
D.杨万里最终因奸臣当道,忧愤国事而死。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由此不见用 见: ②属万里为之记 属:
③侂胄专僭日益甚 益: ④遽言侂胄用兵事 遽: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译: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
⑴解释加点的词。
A.见于东南( ) B.是时火息( )
C.尚热不可近( ) D.至今匣藏( )
⑵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为宫室、器皿、人物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未为简易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王 无 咎 为 之 传 甚 详
翻译句子。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译:
⑵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
译: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陨石的?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可以调素琴 (2)无丝竹之乱耳
(3)因以为号焉 (4)或置酒而招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两段文字中都表现了作者的品质,甲段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乙段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
乙文通过对五柳先生好读书、 、 等三大志趣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每空限填三个字)
两篇课文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你又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态度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片段)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少习吏事( ) 每归私第( )
手不释卷( ) 孰若孤( )
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及为相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B.读之竟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C.但当涉猎但逐层布板讫 |
D.太祖常劝以读书蒙辞以军中多务 |
把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 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注:延:邀请
解释加点的字词
将欲更弃之( ) 今为人所弃( )
非其道也 ( ) 张元怪之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马说》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的主旨。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王太尉荐寇准》
王太尉(北宋时人)荐寇莱公(即寇准,北宋政治家,曾封莱国公)为相,莱公数短(这里为动词,意思是指出别人的缺点)于上(皇上。此指宋真宗赵恒)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对臣子的爱称)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隐瞒),益见其忠直(忠诚正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谤讥于市朝( )
(2)上由是益贤太尉( )
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卿虽称其美 |
B.皆朝于齐莱公数短于上前 |
C.臣之妻私臣臣在相位久 |
D.上书谏寡人者莱公数短于上前 |
翻译下面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与王太尉均善于劝谏,邹忌_______________劝说齐王,王太尉_______________打动宋真宗。
以现代人的角度,结合两文,就用人之道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