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记六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
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尽南海       (       )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3)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2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           )

A.将军身率益州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
B.定中原通巫峡
C.还旧都曹操比袁绍
D.则名微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出与“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小大之狱 B.公将驰之
C.王之蔽甚矣 D.何陋之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 
①今日封侯之       秋                      ②公转营之     迫    
③帝闻大惊。汉曰  让                      ④多惶惧       或    
翻译下列句子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选段一】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段二】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 、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史记·高祖本纪》)
①音yuàn,与主吏皆为县令的属员。②萧何、曹参、樊哙,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是西汉开国功臣。③刘季,为汉高祖刘邦,字季。④指刘邦的异相异事,如高鼻梁、额头突起、美须髯,左大腿有72个黑痣;醉卧时,人见其身上常有龙出现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尉果广              笞:
(2)后秦种族其家          种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2)乃闭城城守
译文:
阅读两个选段,说说陈胜、刘季二人先后起事都能有所成就的原因
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近王安石”主题阅读
【文章呈现】
《同学一首别子固》①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②,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③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④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选摘自《王文公文集》)  
注释:
同学:共同学习圣人之道。一首:一篇。子固: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元丰类稿》。
正之:孙侔的字。与王安石、曾巩是好友。
中庸: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的态度。儒家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标准。
轥(lìn):车轮辗过。这里有走上、走到的意思。
【知人论世】
《同学一首别子固》,作者王安石(1021年-1086年),该文是作者在青年时期所写的赠别之作,文中没有世俗常见的惜别留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想和友人建立共同进步的君子之谊。文章笔法紧凑,开合有度,清人金圣评曰:“此为瘦笔,而中甚腴。”
古人不轻易写文章。而一旦写了,就一定能表现出自己的胸襟抱负。
王安石这个人,不要说是在古代,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年轻时就有高远的理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就是希望改革不良的社会风俗,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幼时读书过目不忘,考中进士第四名;他散文、诗词都很擅长,并且绝不同于流俗;但他更大的才能,是表现在治国上,因此皇帝才会让他进行变法。
苏轼、司马光这些政治上的对手都很佩服他,连皇帝也久慕其名。但是他太过特立独行,传说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他既自我期望很高,又很有才干,不免目下无尘,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我们来看一首他的诗——《登飞来峰》,就知道他的气魄之大: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轼是怕“高处不胜寒”,但是他乐“在最高层”,没有人在他眼里。
了解了他的为人,我们再来看这篇《同学一首别子固》。古人分别往往互赠文章,作为纪念、鼓励等。该文就是王安石赠别曾巩的。
文章先从贤人说起。王安石说,江南有两个贤人,但是又不同于现在所谓的贤人。也许当时贤人是一个很普遍的称呼,称呼惯了,就不一定是真贤人,徒有贤人的名,就像我们现在称呼对方“美女帅哥”一样,并不真的认为对方就是美女帅哥。所以,王安石就说,曾巩、孙侔是我心目中的两位贤人,但不是通常说的贤人。好家伙,他用这两个人,把天下所有的贤人给否定了。
那么,曾巩、孙侔是何种贤人?王安石给出一个答案:“学圣人”、“至乎中庸”。这是他判断一个人贤不贤的标准。因为他自己也愿“学圣人”,因此他也是贤人。他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有这一层意思。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眼界高。他写这篇文章,有点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意味,透着骄傲。
【引诗咏志】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诗风鉴赏】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4处)。
其 师 若 友 岂 尽 同 哉 予 考 其 言 行 其 不 相 似 者 何 其 少 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予慕而之(      )               ⑵足未尝相也(      )
⑶子固作《怀友》一首予(    )     ⑷而 于其室(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固和正之二人的言行极其相似,这是因为他们俩都是向圣人学习的。
B.王安石自视甚高,得罪了不少人。
C.“王荆公体”是王安石的诗作风格。
D.《即事》一诗动静相衬,情景交融,是荆公的写景佳篇。

《即事》一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观王安石的一生,他的诗歌内容和风格曾发生极大改变。你觉得《即事》这首诗是诗人什么时期的作品呢?根据材料,加以阐述。
上述材料中说“因此他也是贤人。”你认为王安石是“贤人”吗?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君讳 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注】①讳:对尊长避免说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②主簿: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③卓荦(luò):超出一般。④大人:指德行高尚的人。⑤方略:方法与谋略。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而少卓荦不羁(          )            ②辩说        (           )
③不弃之州县  (          )             ④君亦常慨然自(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与其兄俱以智略当世大人所器
A 不足外人道也     B天下唱     C 或异二者之     D士卒多用者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陕 西 大 帅 范 文 正 公 以 君 所 为 书 以 荐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结合文中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平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 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恶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迄,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同“烹”,煮.③属:刚才。④苏:苏醒。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平 弟 仲 为 贼 所 杀        冒 白 刃 伏 萌 身 上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母欲取之(   )                   ②母毕 (   )
③贼乃兵止 (   )                  ④萌伤甚气绝  (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②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贼人的反应,用意何在?
你认为刘平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下题。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闾左:                     (2)度:              
(3)屯:                       (4)比:              
导致陈胜吴广起义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请分别说出?(请用原文回答)
请问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与陈胜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请分析陈胜的人物形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日:“夫人犹在也。”统日:“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日:“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日:“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驰 B.何陋 C.辍耕垄上 D.公将鼓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母亦之   贤:           ②偏将军       迁:           
③数便宜   陈:           ④文多故不载   悉:           
翻译下列句子。
(1)统为之饮食衰少。
译:
(2)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出与“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小大之狱 B.公将驰之
C.王之蔽甚矣 D.何陋之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 
①今日封侯之      秋                      ②公转营之     迫
③帝闻大惊。汉曰  让                      ④多惶惧       或
翻译下列句子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
【乙】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 ,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节选自方孝儒《指喻》)
【注】  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lǚ):脊骨。 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解释下列语句加线词的意思。
(1)十日          居:__________
(2)至于成        既: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__________
(2)以为不足患      翻译:__________
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   ①    ”;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   ②   ”,结果“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这两篇寓言故事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即:   ③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丙】

下列加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抑亦人也未能远
B.险而民附搜于中三日三夜
C.豪杰杀两尉
D.竟绝委而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答:
(2)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答:
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甲】文及所学知识,在途中A、B、C处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
答:A.       B.       C.
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乙】【丙】两则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下列句中的“以”与“权问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D.皆美于徐公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仪其计   善:                ②辞不受   固:
③大之     破:                ④权遂之   舍:
翻译下列句子。
(1)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2) 问果他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②,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③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逊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④,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寝:貌丑。③籓溷(p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④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与“恐人废言”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物喜,不己悲 B.尽吾齿 C.固怪之矣 D.皆美于徐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思为了写好《三都赋》向人访问岷邛之事,又求作秘书郎来扩大见闻,家里到处都放置纸笔,偶得一句,马上分条记录,构思十年,终于成功。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当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或作序。
C.左思少时学书法、弹琴都不成,后来勤奋学习,作文辞藻壮丽。
D.文中写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衬托《三都赋》对当世的影响。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
(1)乃著作郎张载  诣:__________ (2)谧称善,为其赋  序:__________
(3)造而之        示:__________   (4)举家冀州       适: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翻译:
(2)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翻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出声。如者十年。一日,自觉豁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注】①国朝:指清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遂暗记不出声 复:              ②如者十年       是:        
③自觉豁       然:             托词因病废学者 或:        
下列句中的“之”与“盖积苦精力之应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虫旧曾有 B.是吾剑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 D.学而时习

翻译下列语句。
①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译文:
②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
译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