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释】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首句“ ”二字是诗眼,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你从“得同行”的“得”字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古诗欣赏,回答下列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浓睡不消残酒 残酒
(2)应是绿肥红瘦 绿 瘦 如何欣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诗赏析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张耒,北宋诗人,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人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此诗作于晚年。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图画?
有人评“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见其品格”,结合诗句,谈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阅读诗歌。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两首词都描绘了特有的景物,请举一例说明写景的作用。
两首词都有一个“独”字,词人内心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呢?请结合诗句解读。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中国的土地【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诗中诗人用具体的意象表现“中国的土地”的“神奇”,请列举这些意象。
在诗尾,作者写到“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
机”,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诗句“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明显化用了巫峡神女的典故,化用这一
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中国的土地》一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下列句子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 |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炭车碾冰辙。 |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 ( 4 分)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二两句中 、 两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比喻什么?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前两句,并概括山村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
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诗歌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
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的田园生活。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
B.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
C.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
D.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
最能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哪个词?它也是全诗的诗眼。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阅读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完成下题。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⑴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时段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⑵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他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①心,报得三春晖②。
注释:①寸草:比喻非常微小。②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歌颂 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出门在外的人。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子女,用 比喻子女的心,用 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3分)
西 楼①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②,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8.阅读上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 “卧看千山急雨来”中“卧看”二字有何妙处?
答:
古诗赏析
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