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小题。
早秋山居
【唐】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霜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不能体现“早秋”之“秋”的一项是

A.霜气 B.树凋 C.果落 D.泉清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调动触觉和视觉来描写早寒和霜晴以传达诗人早秋山居的生活感觉。
B.颔联描写了阳光照进窗户,一池安静的秋水的景象。
C.第三联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来体现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
D.最后一联主要抒发了诗人独居山中百无聊赖的空虚寂寞之情。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中,描写冬天景物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黄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泸江市分水学校八年级上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中,诗人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赋予雪景以生命感,是化动为静。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D.《雨说》这首诗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句话表现了“春雨”为自己的奉献而喜悦、乐观的心情。
来源:2012-2013学年天津地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练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女儿般哭哭啼啼。

来源:2011-2012学年沈阳市大民屯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对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与“春”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培桃栽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既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有家难回、功业未建的矛盾心理。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语文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饮酒(其五)》)
"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C.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天津卷)语文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对下面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
B.“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C.“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但使愿无违”中的“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更新:2022-09-0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诗描绘了长江进入中游以后,江峡渐尽、平野旷出、江水开阔的景象。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这一章中前四句是写景,金秋露浓霜重;后四句是抒情,伊人情深意长。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来源:2010年天津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卷
  • 更新:2022-09-0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错误的一项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更新:2022-09-0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按要求默写填空。①②小题任选一题,③④⑤题必做。
①自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两句诗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景色。
②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左牵黄,右擎苍”几句词写了作者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的情怀。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蜂》)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渔家傲》)

来源:2008年自贡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 更新:2022-09-0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羁旅诗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