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下边这首诗该用的感情是()
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A.慷慨、悲壮 | B.自豪、喜悦 | C.悲凉、忧伤 | D.愤慨、遗憾 |
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A.诗中说“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不畏惧黑夜喜欢太阳的心情。 |
B.“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这句诗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希望”比喻成“沙漠中的绿洲”, 生命成了希望的载体,表达了诗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
C.诗歌中“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相信困难终将过去,明天会更加美好的信念。 |
D.“我就不会悲哀”在诗中出现了三次,这是诗歌中常见的反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从“春天、生命、明天”中看到希望,整首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积极向上、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
下面关于诗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的这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作者在诗中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胆创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
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范仲淹 ②宋濂③苏轼④马致远
⑤《醉翁亭记》 ⑥《过零丁洋》 ⑦《望岳》⑧《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A.①②④⑥ | B.②④⑥⑦ |
C.③⑤⑦⑧ | D.①③⑤⑧ |
下列对于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故乡》中的“我”、《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这幅对联描写的人物是杜甫,我们学过他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离骚》。 |
D.尼摩船长、虎妞、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分别是《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中的人物。 |
下面关于名著或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
B.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
C.《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苏轼)贬官黄州期间。 |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创作的《乐府诗集》。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母亲》等。 |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其作品有《呐喊》、《朝花夕拾》、《坟》等。 |
C.《我的老师》选自《魏巍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巍(1920-2008),散文家、诗人、小说家。 |
D.《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洞庭湖的美景,又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的现实,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用残损的手掌》巧妙地运用暗示、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创造了深沉完美的意境。 |
B.《黑人谈河流》在诗歌中主要描述了全球古老的文明发祥地——几大河流,为的是歌颂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
C.《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 |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
B.《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
C.《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
D.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
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喻,写出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的心愿,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建功立业的决心。 |
B.“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黄昏时处于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孤城,既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偏僻,又暗示着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诗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见,摸不着,词人将它比作船,增强了可感性。 |
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给友人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
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
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C.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
D.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宫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惰,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
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
B.颔联“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
C.颈联中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
D.尾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