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最后一课》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和爱国情绪。
B.在《人琴俱亡》一文中,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猷先死了。王子敬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猷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C.《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于公元1839年从北京辞官南归途中创作的一组诗集,共315首,“己亥杂诗”是总题。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第五首。
D.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老山界》一文中,陆定一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表现了红军克服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来源:2014-2015学年广西柳州市融水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级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以下关于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观沧海》中,借助丰富想象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钱塘湖春行》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行不足”,说明诗人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了。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是批评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不管国事、只顾享乐的上层人物。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描写诗人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坐在西窗下,点着蜡烛,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B.《我的老师》选自《我生活的故事》,作者是法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儒家经典之一。
D.《登飞来峰》是作者王安石青年时代的作品,抒发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雄心壮志。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娄底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来源:2015届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隆中对》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清代小说家,他著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B.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C.《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D.《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词中的“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小说塑造了宋江,武松等一大批人物形象,鲜明地表现了 “官逼民反”的主题。
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如宋代词人温庭筠《望江南》就借一个女子登楼远眺的场景,抒发她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恨。
C.《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它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D.《出师表》是一篇传颂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芦花荡》——《孙犁文集》——孙犁
B.《苏州园林》——《地理知识》——叶圣陶
C.《老王》——《杨绛散文》——杨绛
D.《望岳》——《杜诗详注》——杜甫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对课文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繁星》按时间的变化,状写了“我”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酷爱繁星的感受。
B.《往事依依》通过对一些萦绕胸怀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好书,做志趣高尚之人。
C.《伟人细胞》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男生贾里》,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
D.《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作者-----迅哥儿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阐述错误的是()

A.诗歌中的“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之物。
B.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情感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理解为“千里冰雪封盖,万里大雪飘飞”。
D.《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含蓄地写出了“阳光”还没有普照大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古诗词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自己被贬谪回归之后的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愤愤不平的心情,请写出这两个典故(用原文中的词)。
A.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两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古诗阅读】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融于一体。
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阅读王维《使至塞上》,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前两联写诗人轻车前往,出使西北边塞,诗中以“蓬”“雁”自比,写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B.三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C.大漠中一个“孤”字写出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劲拔.坚毅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D.诗人把自己乐观开朗的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情景交融,感受亲切。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羁旅诗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