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 字形
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注音
常见易错字
汉字临摹
根据拼音写字词
字典、词典的使用
词性 词义
词性
字词的含义
词义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关联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选字组词
词语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
短语 成语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动宾短语
动补短语
主谓短语
介宾短语
特殊短语
短语类型
成语
句子 标点符号
单句
复句
划分句子成分
提取句子主干
句式转换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及运用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及应用
语言的应用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排列句子顺序
扩写语句
压缩语段
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选词造句 造段
仿写语句
对联
病句辨析与修改
口语交际
新闻 广告 标语
图(表)文转换
情景对话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文章题目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记叙文阅读综合
散文阅读综合
小说阅读综合
说明文阅读
说明类型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科普阅读综合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论据作用
概括论据
补充论据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比较阅读综合
新闻阅读
新闻的构成
新闻标题
新闻导语
提取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阅读综合
材料阅读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朗读节奏划分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诗歌阅读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意象分析
诗歌题材分析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人物形象
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思想情感
咏物诗
咏志诗
贬谪诗
哲理诗
诗歌阅读综合
名篇名句默写
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
送别离别诗
边塞征战诗
托物言志诗
思乡怀人诗
即事感怀诗
爱情闺怨诗
羁旅诗
名著阅读
名著人物
名著情节
名著评价
名著综合
文学常识
作文
应用文
书信类
笔记类
公文类
宣传类
告示类
礼仪类
契据类
传志类
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小作文

以下关于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浪漫的李白即使一人喝酒,也可以寻觅到灵魂的伴侣,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诗可谓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阵阵,山峦起伏,落日隐隐,孤城紧闭,诗人将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有声有色。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希望朝廷早日派遣冯唐来传达命令,表达了期望重新受到朝廷任用的愿望。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兵临城下,可见形势危急;日光透过乌云射在铠甲之上,金光闪闪,可见守军威武雄壮。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2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面作家作品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及本学期所学的《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以小说及传记文学而著称于世。
C.《我的母亲》作者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D.《马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作者都属于同一个朝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八年级4月联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B.冰心,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 ”著称。
C.“龟兔赛跑”、“狼来了”、“画蛇添足”、“农夫和蛇”这些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
D.《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南平七县市七年级上期末质检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名著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它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B.“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C.《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龟兔赛跑”“蚊子和狮子”“女娲造人”“农夫和蛇”这些有趣的故事都出自这本集子。
D.“有一天,猫不怀好意地、假惺惺地举办生日宴会,请来许多鸡赴宴。鸡刚一到齐,猫立刻就关上大门,把它们统统吃掉了。”这则寓言故事借猫的形象嘲讽了人类贪得无厌的缺点,具有警示意义。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对第一单元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陈太丘与友期》中能体会到元芳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C.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赋予该词语临时的意义。
D.《新月集》、《春水》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B.《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稼轩长短句》中的第一章。
C.《秋天》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D.《童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主要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临颍县七年级上学期段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塑生命的人》写的是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莎莉文小姐。海伦•凯勒曾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B.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豪放,如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整理编写的。
D.泰戈尔是印度著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A.《背影》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B.杜甫是唐代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作“诗史”、“诗仙”。他的《石壕吏》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C.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
D.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深圳龙岭学校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桃花源记》东晋
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朝
C.周敦颐《陋室铭》宋朝
D.杜甫《石壕吏》唐朝
来源: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一项是()

A.古人常有一些雅称,如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把梅、兰、松、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B.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宗师,被尊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沁园春.雪》是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宏伟气魄的代表作,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评价历史人物。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最能表达出教师奉献精神的一项是()

A.教师像蜡烛一样,虽然毁灭了自己,但是照亮了别人。
B.教师像蜡烛一样,一边毁灭了自己,一边照亮了别人。
C.教师像蜡烛一样,即使毁灭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D.教师像蜡烛一样,宁可毁灭了自己, 也照亮了别人。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一(3)王晨曦同学在《繁星·春水》这本书里,查不到哪句诗的出处?()

A.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C.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D.她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 更新:2022-09-0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初中语文羁旅诗选择题